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虚拟位移,是一种特殊的空间位移表达,用移动动词表征静止的事物,如The road runs through the valley。但实际上虚拟位移表达的是某物空间方位形态,客观世界中并没有发生真实的移动事件(Talmy,1975)。此后,这一特殊的语言表达受到了认知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虚拟位移内部要素的语义特点、句法特征、跨语言对比虚拟位移表达的异同、以及心理现实性进行了研究。但传统的研究大都采用典型例句或某一类型分析阐释,缺少定量统计的实证支持,未能形成对这一语言现象的全面认识。鉴于虚拟位移表达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和语义/功能,学界开始从构式的角度对虚拟位移现象进行研究,尝试探讨虚拟位移构式背后的认知动因及编码方式等。但目前,不可动名词与动词搭配特点尚不明晰、虚拟位移构式的组成成分与构式的互动关系等构式内部特征还有待挖掘。笔者认为,虚拟位移构式内部结构复杂,组成成分及其成分与构式之间意义不匹配。故弄清虚拟位移构式内组成成分使用特征及其成分与构式的互动关系是全面认识该构式的关键。Goldberg(1995,2006,2013,2019)的构式语法强调频率及语言使用,关注形式与意义的互动,为构式的认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有鉴于此,本文采用基于用法的认知构式语法理论和认知语义理论,以COCA(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为语料来源,通过构式搭配分析法(Stefanowitsch&Gries,2003),以期全面分析虚拟位移构式内动词的使用特征及其与虚拟位移构式的互动关系,并弄清动词与虚拟位移构式互动背后的认知机制。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哪些动词可以进入虚拟位移构式的动词槽位?(2)进入动词槽位的动词有什么特点?(3)动词与虚拟位移构式如何互动?背后的认知机制是什么?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参考现有的语料库数据筛选方法,选取了50个不可动名词作为发现虚拟位移构式动词的语境。我们将这50个“不可动”名词分为两类:第一类,25个“可供通行的”不可动实体,如:highway,road,street,coast,route,path等;第二类,25个“不可供通行的”不可动实体,如:table,wall,rock,scar,tree,fence等。在对这50个名词进行语料库检索的此基础上,我们根据虚拟位移构式的构式义(非现实运动的空间关系)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动词。同时,我们计算出每个动词在虚拟位移构式中出现的频率,并借助R软件计算出动词与虚拟位移构式的搭配强度,归纳出动词在虚拟位移构式中的特点及其与两类名词的搭配特点。最后,根据构式压制和认知语义理论,剖析虚拟位移构式与动词互动产生构式义的过程及认知机制。研究发现:1)根据50个名词,共检索出6571例虚拟位移构式,77个动词。其中,动词lead出现的频率最高。在虚拟位移构式的动词槽位中,lead也表现出了最高的搭配强度。其他动词展现的搭配强度从高到低分别为:run,go,rise,cross,come,wind,climb,roll,drop等。动词槽位中的77个共现词素,有76个动词与虚拟位移构式具有吸引关系。2)根据Levin(1993)对动词的分类,对动词槽位中出现的与虚拟位移构式有吸引关系的76个动词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虚拟位移构式的动词槽位中主要有三类动词:具有方向性的移动动词(如climb,go,cross,rise,descend等),占35%;移动方式动词(如crawl,snake,wind,swing等),占32%;伴随类移动动词(如lead),占30%。共现词素结果显示,在虚拟位移构式中,以上三类动词占据了97%,其余类动词(包含移动工具类、离开类、追赶类),如follow,drive,leave等,仅占3%。同时,在虚拟位移构式中,“可供通行的不可动”实体名词,尤其是与移动直接相关的“不可动”名词(如road,highway和path),可与更多的动词搭配。由此可见,虚拟位移构式的内部结构表现出如下两个主要特点:不可动名词对虚拟位移构式中动词的选用具有重要影响;虚拟位移构式中的动词选择具有偏向性。其中,方向性动词和移动方式类动词更加典型。另外,虚拟位移构式中出现了许多频率仅为一次的动词。这一现象也间接说明了虚拟位移构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构式,且能产性仍在不断增长。3)英语虚拟位移构式的产生是动词与构式互动的结果。研究发现,构式压制促进了动词意义和英语虚拟位移构式义的融合。一方面,构式压制词汇,使不可动名词与移动动词组配形成空间关系意义;另一方面,动词调整了其参与者角色和语义内容,凸显其移动结果(路径),并赋予静态空间关系以假想运动的意义,产生动态化现象。动词与构式的互动经概念转喻和概念整合的认知机制得以实现,也受其制约。虚拟位移构式中存在“Motion for the Result of Motion”的认知转喻,该转喻机制为概念整合提供了认知基础。研究结果有助于对英语虚拟位移构式的内部结构特点和构式产生过程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为更多的移动事件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