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中受众的自我伦理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被称为“第四媒体”,事实上,它是与报纸、广播及电视完全不同的新一代媒体,而网络传播则整合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形成了人——机——人的信息传播模式,这使得整个传播呈现出“人际化”的趋势,人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重点。网络受众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传者与受者,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匿名心理、角色扮演心理、选择心理及从众心理。这些心理特征导致了失范行为,究其本质是技术对人的异化,而网络技术对人的异化,是通过刺激人对信息的消费欲望来实现的。人类正在为进入自我生活的时代而奋斗,网络为此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但是,人必须摆脱异化。为此,我们需要一种以自我节制为内涵、以自我幸福为目标的伦理,我们称其为“自我伦理”。所谓网际自我伦理是指,网络受众通过自我调适,适度控制对信息的欲望,从而获得自我实现与自我幸福;与此同时,受众应通过对“主我”与“客我”的平衡,顾及到另一极传播主体的利益。网际自我伦理的实践,可以在保证传播主体自身利益的同时,实现传播主体之间利益的均衡,这必将促使网络传播走出失范状态,朝着稳定有序的方向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在广义上指一切以基础教育中的课程标准为基础,据此对教育系统的部分环节进行改革的策略,其目的是为了达到或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它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教育学家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学习理论,推动了美国的课程改革运动,也使研究性学习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
过程属性是课程固有的属性。过程属性反映课程作为过程的存在,过程对课程活动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针对人们没有明确提出过程属性,或者试图以工具、人文的两极属性模式分析课程以
<正>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等规聚丙烯/炭黑(iPP/CB)复合材料,通过动态流变研究复合材料熔体的黏弹性。结果表明,CB粒子在iPP熔体中自发团聚[1-2];当体系稳定后,损耗因子的频
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 propionate,FP)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蛋白及其mRNA在变应性鼻炎(AR)鼻黏膜重塑过程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征地区片价是政府征地时的重要依据,区域之间不合理的征地区片价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为了解决征地区片价之间的平衡问题,笔者以周口市为例,通过建立综合计算指标体系,利用Arc
在过去的20年中,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教师专业发展曾出现一些困境,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在世纪之交,该州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大胆创新,形成了能够有效推动本州基础教育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雕塑艺术作为一个真诚的见证人记录下了历史的脚印。绘画书法、文学诗词、宗教佛学、人文历史、社会变革等等的大环境都和中国古典雕塑始终在形象之外
200多年以来,有关迁移发生的机制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所以每当有新的学习理论提出,迁移理论也随之更新。在重视素质教育的时代,进行学科迁移能力培养教学策
有效率的企业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为指导财务实践,提升公司价值,有效保护利益相关者的财产权益,助推经济发展,有必要在不同流派财务理论体系中抽象出高度认可的基本概念,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