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程属性是课程固有的属性。过程属性反映课程作为过程的存在,过程对课程活动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针对人们没有明确提出过程属性,或者试图以工具、人文的两极属性模式分析课程以及在课程活动中过于重目标、计划和结果,忽略过程的内在价值的现状,本文着重对课程过程属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其价值以及实现的要求。提出课程具有过程属性促进人们认识课程是儿童通向可能生活的桥梁,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注重儿童的动态发展、个性特点以及在具体生活情境的需要。提出过程具有过程属性,注重过程中的关系,重建学生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其中课程实施是一个师生追求理解的过程。 论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课程的过程属性。首先指出对课程属性的研究的作用,进而从课程概念的分析、课程的实施和课程的改革等方面提出课程过程属性客观存在,同时认为两极属性模式不能满足课程属性分析的需要,最后明确当前课程观转变也要求重视课程活动的过程。因此过程属性完全可以和工具属性、人文属性作为同一层面而提出来。 第二部分:探析课程的过程属性。首先把课程作为过程思想进行梳理,指出过程属性的内涵。然后用过程哲学和后现代哲学解读课程,最后进一步分析出课程作为“本体的过程”和“关系的过程”具有的特点:重动态生成、重转化发展、重主体、重主体间性和重理解。 第三部分:实现课程的过程属性的价值。表现为:树立过程课程观,倡导课程的过程研究范式,调整课程结构,完善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课程观强调用过程发展的观点看待课程,并把该观点进行分析和提升,明确课程在过程思想中的意义就是课程应该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倡导过程研究范式,关注过程内在价值的研究。最后对过程属性在课程建设和实施方面的价值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