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控制点航空影像几何校正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l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江苏省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框架项目-江苏省遥感影像应用服务平台(K11110BY8C)为依托,对历史航空影像的几何纠正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航空影像具有机动灵活、光学特性丰富、分辨率高等优点,不仅是基础地理数据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生产其他基础地理数据的重要数据源。航空影像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可以用来更新基础地理数据、制作各种专题地图、土地变化检测、灾害调查与评估等等。对航空影像进行几何纠正是众多应用的基础,因此如何实现航空影像自动精确的几何纠正一直是摄影测量研究的重点问题。  航摄资料缺失的历史航空影像,无法使用摄影测量工作站快速实现像片的正射纠正。因此,本文设计了利用已知影像(2001年正射影像)进行历史航空影像(1990年航摄)几何纠正的技术方案。主要针对下面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相应成果。  基于航空影像的空间信息,改进了SIFT(尺度不变特征变换)图像匹配算法。利用分块技术对航空影像进行格网划分,并根据每块影像的空间信息获取相应空间范围内的DOM(正射影像)影像,之后利用改进的SIFT图像匹配算法提取同名地物点。其中,航空影像的空间信息是根据航摄资料元数据,在简化了航摄过程的条件下,估算出来的航空影像的概略覆盖范围。对基于空间信息改进的SIFT匹配算法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获得的匹配点对精度相对较高。  根据航空影像框标的几何特性,设计了基于几何特征的框标自动精确定位算法,并结合像片内方位元素完成自动内定向。在DEM(数字高程模型)的支持下,利用影像匹配获得的航空影像控制点,设计了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算法,实现了航空影像外方位元素解算。将解算出的外方位元素与同名地物点的大地坐标代入共线方程,得到的扫描坐标与其真实值在x、y方向的误差均方根分别为:0.156像元和0.134像元。由此可见,误差相对较小,解算结果比较可靠。  最后,利用反解法数字微分纠正技术,对已完成内定向和外方位元素解算的航空影像进行正射纠正。对纠正结果进行了叠加和随机采样检验,叠加结果表明:主要自然地物重叠良好,但存在一定的误差;随机采样结果显示:采样点在X和Y方向的误差均方根分别为7.829m和9.011m,并且在建筑密集区误差较小。
其他文献
  本文总结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探讨国内外关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我国土地利用实际,说明我国开展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大量的历史文化名村存在于我国的许多地区。历史文化名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区域传统文化、建筑艺术的物化档案,记录了历史文化与
城市道路网络可达性直接影响到道路交通系统是否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引导城市产业布局调整、推动城市产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型商业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经济活动
由于发育喀斯特地貌的岩类可溶性碳酸盐含量不同,导致其在土地利用结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利用贵州省罗甸县、云南省罗平县岩性数据,水文地质数据,landsat-8
土地资源是十分宝贵的稀缺性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类对土地资源的
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水平的反应,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农业技术转让的依据,也是国内外土壤科学交流的媒介。我国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该矛盾,应该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其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