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喀斯特分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差异研究——以罗甸县、罗平县为例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c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发育喀斯特地貌的岩类可溶性碳酸盐含量不同,导致其在土地利用结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利用贵州省罗甸县、云南省罗平县岩性数据,水文地质数据,landsat-8 OLI遥感影像等数据,并结合野外核查,运用综合分析法,通过ArcGIS的克里金插值法、空间叠加统计功能等,计算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功能,并对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规律进行归纳与总结,以此阐述不同研究区的亚喀斯特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同质性与差异性。主要结论如下:  (1)从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来看,两个研究区的亚喀斯特区土地利用结构主要以有林地、灌木林、旱地、水田、草地组成。较典型喀斯特区而言,人类活动在亚喀斯特区更为频繁。  (2)从土壤保持功能看,喀斯特区土壤保持功能普遍偏低,潜在土壤侵蚀情况较严重。两个研究区的亚喀斯特区均表现出土壤侵蚀不严重、土壤保持功能低、潜在土壤侵蚀量大、土壤保持功能弱于典型喀斯特区等特点;但在土壤实际侵蚀量及土壤保持功能各等级所占比例方面,两个研究区差异明显。  (3)从水源涵养功能看,两个研究区的亚喀斯特区水源涵养功能均大于典型喀斯特区,表现出一定的同质性;在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方面也存在差异性,罗平县亚喀斯特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高于罗甸县亚喀斯特区森林生态系统。  (4)从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看,两个研究区的亚喀斯特区均表现出景观破碎度高、景观形状复杂、景观异质性高、景观均匀度高等共同特点,亚喀斯特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高于典型喀斯特区;在景观多样性方面也存在差异,罗平县亚喀斯特区景观破碎度高、景观形状复杂、景观异质性高、景观均匀度高、受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大于罗甸县亚喀斯特区。  (5)石漠化控制功能看,两个研究区的亚喀斯特区石漠化情况不严重,但中度及重度石漠化还占有一定比例,石漠化控制功能重要性整体低于典型喀斯特区。而不同研究区的亚喀斯特在石漠化控制功能方面也表现出差异性,罗平县亚喀斯特区石漠化情况相对较轻,石漠化控制功能重要性整体较低。
其他文献
目前,对树木形态结构的逼真模拟在影视特效、计算机动画与仿真、视频游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研究快捷、有效的算法来模拟树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的三维
里下河平原位于我国东部近海大陆架,第四纪沉积层深厚,并且处于季风三角腹地,是研究区域环境变化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场所之一。本文选取了里下河平原,建湖附近的颜
  本文总结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探讨国内外关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我国土地利用实际,说明我国开展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大量的历史文化名村存在于我国的许多地区。历史文化名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区域传统文化、建筑艺术的物化档案,记录了历史文化与
城市道路网络可达性直接影响到道路交通系统是否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引导城市产业布局调整、推动城市产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型商业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