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铁路复杂环境下车轮滚动接触疲劳数值预测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藏铁路是我国西部地区铁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极大便利西南与西藏地区人们的交通出行,推动沿线经济的发展。限于地理条件,川藏铁路运行环境复杂,其轮轨关系较普铁线路要恶劣得多,更易出现滚动接触疲劳等轮轨损伤问题。川藏铁路为客货共运线路,本文聚焦客运动车组车轮的滚动接触疲劳开展预研究。主要针对川藏铁路各种典型复杂运行条件,预测客运动车组车轮的连续型滚动接触疲劳萌生,为川藏客运动车组设计以及安全、低成本运行提供数据与理论依据,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查阅川藏铁路现有资料,了解川藏线的建设背景以及线路特点。总结车轮滚动接触疲劳的成因以及分类,归纳整理目前国内外对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的研究现状。考虑到车轮连续型滚动接触疲劳主要与轮轨低频动力作用相关,故本文采用SIMPACK建立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将川藏铁路中的长大坡道、轮轨高/低黏着等各种复杂条件考虑在内。经牵引功率核算,8编组列车中设置6节及以上动车时可满足川藏线运输需求,本文除特殊说明,均采用6节动车匹配2节拖车的组合方式。将上述动力学模型的轮轨接触结果输入到滚动接触疲劳预测模型——损伤函数之中,从而实现川藏铁路客运动车组车轮滚动接触疲劳萌生的预测,并在全线运行条件固定不变的假设前提下进一步预测车轮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
  针对川藏铁路长大坡道众多这一典型特征,重点分析不同坡度、曲线等条件下车轮滚动接触疲劳的萌生,确定可导致疲劳的特定运行条件。考虑坡度范围0~±30‰(正、负分别代表上、下坡),曲线半径范围400~10000m,车辆运行速度根据具体工况中的线路条件确定,变化范围40~200km/h,曲线超高均设置成正常通过速度下的均衡超高。直线工况的模拟结果显示,列车上坡运行时因与运行方向相同的纵向蠕滑力占主导而不会导致车轮发生滚动接触疲劳,下坡时纵向蠕滑力方向相反,可导致车轮萌生III型滚动接触疲劳,且导向轴车轮最易萌生。本文所涉及直线匀速工况中,动车电制动力均能满足列车制动需求,故拖车因无需施加制动力而不易萌生III型滚动接触疲劳。直线下坡时坡度或速度越大,车轮III型滚动接触疲劳发生可能性越高。全线运行条件固定不变的假设前提下,动车组以200km/h的速度通过直线时,引发动车车轮III型滚动接触疲劳的临界坡度为?10‰。
  列车通过曲线时,导向轴低轨侧车轮纵向蠕滑力与运行方向相反,可发生I型滚动接触疲劳,曲线与下坡叠加会增大疲劳发生可能性。拖车因无需施加牵引力,相对动车更易萌生I型滚动接触疲劳。运行速度减小,会使蠕滑力/率由轨道不平顺引起的波动幅值降低,但车辆以低于设计速度通过曲线时,过超高状态会增大横向蠕滑力/率,在两者共同影响下,I型疲劳发生可能性先减小后增大,不同半径曲线的拐点所对应的速度不同,基本在100~140km/h之间;疲劳寿命随半径的减小而降低,全线运行条件固定不变的假设前提下,动车组以200km/h的速度通过半径为10000m的平面曲线就会导致动车车轮发生I型疲劳。
  针对川藏铁路可能发生轮轨高、低黏着的线路特点,详细讨论轮轨黏着对车轮滚动接触疲劳的影响。通过更改Polach蠕滑模型中的参数,来模拟不同黏着条件下的轨面条件。考虑轮轨高黏着下的黏着系数范围0.3~0.6;低黏着下的黏着系数统一设为0.05,即忽略运行速度对黏着系数的影响;低黏着区长度在0.5~5m的范围内变化;车辆运行速度、线路坡度、曲线半径等均与上文模拟一致。结果发现:(1)增大轮轨黏着系数(0.3~0.6)会使与坡度(0~±30‰)直接相关的III型疲劳和与曲线(3000m~10000m)通过相关的I型疲劳发生可能性增大;全线运行条件固定不变的假设前提下,列车以200km/h的速度分别通过?30‰的直线下坡和3000m的平面曲线时,动车车轮会在黏着系数大于0.3时萌生滚动接触疲劳,该临界黏着系数随着坡度的减小或曲线半径的增加而增加。(2)低速(40~100km/h)通过大坡度(≥?20‰)直线时,长度介于0.5~5m的低黏着区域易导致III型滚动接触疲劳。疲劳发生可能性随着坡度或低黏着区域长度的减小而降低,随着运行速度的减小而增大。
  目前川藏铁路客运列车尚未具体定型,本文分析了8编组列车中动车数量在5~8之间变化时对车轮滚动接触疲劳的影响,其中动车数量为5时忽略了单个牵引电机功率的限制,为以后可能更换大功率电机的情况提供参考,车辆运行速度、线路坡度以及曲线半径等均与上文模拟一致。结果发现,列车直线下坡运行时,增多动车数量会使车轮发生III型疲劳的可能性降低;直线上坡运行时,增多动车数量会使车轮发生III型疲劳可能性提高;曲线上运行时,增多动车数量会使车轮发生I型疲劳的可能性提高。
  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做出总结与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载银纳米TiO2作为防霉抗菌剂,加入PU合成革的浆液中来改变合成革的防霉抗菌性能,达到提高PU合成革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卫生性的目的。载银纳米TiO2不仅能在有光的情况下发挥TiO2和银的共同防霉抗菌的作用,还能在无光或光线不合适的情况下发挥银的抗菌效果,产生连续持久的防霉抗菌作用。  首先,确定基础合成革的厚度、吸湿透气性能最佳时的合成条件。同一实验模具厚度下的PU革成品厚度总的变化趋势是随
学位
涂料染色技术一般应用于中、浅色织物染色,由于涂料染深色时,较差的色牢度,难以实现涂料染深色工艺。本课题在对涂料染色耐磨性能初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无水乙醇和涂料色浆的混合染液对棉织物进行深色工艺染色,不仅涂料染色织物色牢度不受影响,而且K/S值得到提高,创新性地应用硅烷偶联剂和水的混合液处理烘干后深色织物,在K/S值不降低的同时,提高了涂料染深色织物的耐磨性能。  本课题研究了改性剂浓度、涂料浓度、
学位
本文通过研究牛角瓜纤维的基本理化性能、牛角瓜纤维的靛蓝染料染色工艺、含牛角瓜纤维的混纺纱线性质以及含牛角瓜纤维的牛仔面料洗水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牛角瓜生物质纤维以后广泛能应用于纺织服装铺路。研究以上内容后的结论如下:  牛角瓜纤维属于生物质原生纤维,目前,国内外对牛角瓜生物质纤维用于纺织服装尤其是应用于牛仔面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对牛角瓜纤维基本理化性能、染色工艺、成纱性质、成衣洗水后各项指标的研究
聚己内酯被广泛地认为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拥有优秀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在常温下良好的塑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也认可了聚己内酯的生物可降解性。PCL不会在人体内的重要器官长期聚集,因为它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它在生物医用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比如在组织工程材料和骨折内固定材料领域。然而,聚己内酯亲水性不足且力学性能不理想等这些缺点导致了其在生物医用材料
学位
作为纺织工业重要的原材料,羊毛具有弹性好、保暖性好、光泽柔和、染色优良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鳞片的存在使得羊毛表面摩擦系数大,构成鳞片的角蛋白、脂质等,疏水性强,导致羊毛制品易产生静电,严重影响羊毛纺织品的加工和应用。虽然织物抗静电方法较多,但基本上对羊毛制品进行抗静电整理效果差,主要表现为:水洗牢度低、织物手感恶化、吸湿性能下降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电晕辐照预处理、偶联剂预处理
学位
本文从溶出型抗菌剂处理织物的加工工艺开始研究,在安全、健康、低敏的要求下利用上浆和浸渍的工艺将抗菌剂附着在纯棉针织面料上,抗菌剂选用溶出型抗菌剂DP-300,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测试对象,测试整理之后的纯棉针织面料的抗菌效果,用晕圈法进行判断。经过比较研究,上浆法中,利用藕粉作为附着剂可以有效的将抗菌剂附着在织物上,并且在DP-300浓度为5%o.w.f的情况下抑菌圈≥20mm。在浸渍法
学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用针织面料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今为了适应针织面料的高端化和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针织物的结构和性能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其中,针织物的纬斜是一项重要影响因素。纬斜会对织物的外观产生影响,还会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增加面料的损耗。纬斜产生的原因有:纱线的残余扭矩,编织工艺配比不合理以及后道加工的不完善。总的来说,纱线中的残余扭矩是主导因素。只有从主导因素出发才能实质上控制面料纵行的歪
接枝高分子已经广泛应用于表面润湿性能的调控、表面防污、胶体或纳米粒子的分散与稳定等实践中。很多实验与理论也对许多不同体系的接枝高分子做了充分的探究。然而,相关理论研究仍无法覆盖所有领域,很多应用仍主要依靠实践经验做指导。  对于水平外力作用下的接枝高分子、纳米粒子表面接枝高分子以及支化高分子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对很多生产实践有着指导作用。Scheutjens-Fleer自洽场理论(SF-
目前国内外鲜有学者把木棉纤维用在牛仔服装面料中并对纤维、面料的性质进行研究。本课题探究了含木棉牛仔面料的洗水工艺,并用得出的洗水工艺处理含木棉牛仔面料,对水洗前后面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及木棉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进行了研究,为木棉纤维在牛仔服装面料中更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含木棉牛仔面料的洗水工艺方面,注重讨论了氧漂、氯漂、锰漂、酵素洗和普洗的温度、时间、浓度、PH值对面料的拉伸断裂强力、k/s
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即有着复杂的组件构成又有着复杂的操作规范,任何一个组件或者人员操作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整个ATS系统的故障,因此ATS系统是一个风险较高且容易发生故障的系统。而ATS系统作为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担任着对列车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督和控制、辅助行车调度人员对全线列车运行进行管理的重要作用,因此ATS系统在地铁运营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