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双疏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其在岩石表面的自清洁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不断勘探开发,常规油气资源的油气储量日益减少,越来越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油气需求。非常规油气,特别是页岩油气已经逐步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但是其孔喉致密、储层埋藏深、地层压力大等特点对非常规油气井“高效、安全、环保、经济”的钻井目标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对非常规油气井中不可或缺的钻井液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分别从改变表面化学能角度合成了一种适用于水基钻井液的超疏水纳米流体,一种适用于油基钻井液用的超双疏纳米流体,以及从改变表面物理结构的角度合成了一种具有特殊“珍珠链”结构的双疏纳米流体。这三种纳米流体均可以提高岩石表面自清洁特性,其中超疏水纳米流体能够增强水基钻井液的抑制性能,超双疏纳米流体可以增强油基钻井液的乳液稳定性和井壁稳定性,双疏纳米流体能够提高水基钻井液的切力和润滑性能。最后并对三种纳米流体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本文通过仿荷叶表面自清洁性能,利用溶胶凝胶法一步合成了无氟超疏水纳米流体。其能够使岩石表面润湿性反转为超疏水润湿,且润湿性能不受温度、盐溶液、以及p H=5-11溶液的影响,提高了岩石表面自清洁特性,反转了毛细管在水相中的毛细管力,但不耐摩擦。通过抑制性能评价表明,超疏水纳米流体具有良好的抑制性能,同时在水基钻井液中能够起到降粘、降滤失的效果,且其效果优于相同浓度的传统抑制剂,如氯化钾和聚醚胺。为了进一步增强岩心表面疏油性能,本文通过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含氟官能团合成了超双疏纳米流体。使岩石表面油相接触角大于150°,实现表面超双疏润湿,进一步提高表面自清洁特性,并且能同时反转毛细管在水相和油相中的毛细管力,降低自然渗吸含量,保证岩石不受液相侵蚀而强度降低,从而起到稳定井壁的作用。同时超双疏纳米流体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保持油水乳液稳定。通过超双疏纳米流体在油基钻井液中性能评价可知,超双疏纳米流体能够提高体系破乳电压,降低高温高压滤失量。通过仿自然界表面特殊纳微米多级物理结构,将纳米级直径的纳米二氧化硅和微米级长度的多壁碳纳米管混合并接枝少量含氟官能团合成了双疏纳米流体。首次提出“珍珠链”状结构能够有效增大岩石表面粗糙度,使岩石表面润湿性反转为双疏润湿,提高岩石表面自清洁特性。同时双疏纳米流体能够提高水基钻井液体系的切力和润滑性能。现场应用证明,以双疏纳米流体为核心形成的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大大减少了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
其他文献
储层地质模型更新作为钻井与开发工作的基础,并作为连接二者的桥梁与纽带,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研究。国内外学者在基于随钻测井(LWD)的岩性识别与针对不同开发阶段的储层地质模型更新方面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但同时兼顾时、效两因素(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地质模型实时更新的相关研究成果鲜见报道。第一方面由于LWD主要应用于指导地质导向作业,通常只对钻遇储层岩性进行有效识别,而对储层物性特征难以实现随钻解释
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富集于大陆边缘和永久冻土层,它也被看作是一种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开采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包括降压法,注化学剂法,注热法。本论文利用有效容积为196 L的大型三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装置系统研究了降压法和注化学剂法开采水合物过程的相关规律,并进行了冰点以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本课题组搭建时世界最大,目前全国最大的水合物成藏模拟装置进行了改造,使其可以完
含水合物的沉积物与波速等物理性质的关系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分布在冻土带区域和大陆边缘的海底沉积层,且在自然界的分布模式具有多样性。同时,在现有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中,可能面临着储层坍塌、失稳等环境灾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实验室制备了多类型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并进行了其声学性质变化规律的实验模拟,同时从实现安全、高效的开采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在冰点下开采天然气水
由于具有良好的保温能力、突出的就位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以及优异的抵抗外载荷能力,双层管在海洋石油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双层管结构设计和损伤评估一般忽略了内管与外管的接触作用,采用两个单层管的化简方法,忽略了双层管特殊结构对管道整体抗力的影响,导致双层管的设计和评价较为保守。由于外管不受内部介质输送的载荷影响,内管与海底环境相隔离,因此双层管可以适当降低安全等级并减少内外管壁厚,极大提高双
随着世界能源供需矛盾深化及常规油气资源日益消耗,非常规油气作为常规油气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备受关注,其中,页岩气以其分布范围广、资源储备量大及稳产周期长等特点,成为当前勘探开发的热点。目前,虽然我国页岩气开发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大部分区块仍表现出开发效果差、预测产量与实际储量矛盾等现象,归结其主要原因还是对页岩气藏微纳米孔-缝气体渗流规律认识不清,导致产能模型误差较大所致。因此,亟需基于页岩储层
页岩具有“源储一体”的特征,其生烃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储层孔隙结构演化过程,进而影响含气量和赋存状态的转化。本文以四川盆地南部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明确了过成熟海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阐明了有机质生烃与储层成岩过程中孔隙结构演化规律,创新性地建立了成岩作用影响页岩储层物性的定量表征方法,恢复了成岩-成烃作用耦合控制下页岩气赋存状态演化过程。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为过成熟富有机质页岩,
随着天然气能源需求量的增加,生物气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基于水合物法的气体分离技术,能够很好的实现生物气中CH4的提浓,为了更好地提高生物气水合分离的效果,选择有效、环保的水合物添加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别探究了四种咪唑类离子液体和两种生物型表面活性剂作为水合物添加剂对气体水合物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影响,同时也探究了四丁基溴化铵(TBAB)分别与离子液体和表面活性剂复配对水合物生成
传统的举升方式优化设计,立足于设计出能够满足指定产量的最优机、杆、泵参数,其实质是对能提供一定能量的举升装置(设备)本身的效率进行优化或优选,以达到既满足举升要求又节能的目的,但这种设计方法重点在于提高举升设备对外界(人工)输入能量的利用效率,忽略了生产井自身对储层所提供能量的有效利用情况的讨论。在地层能量不足的情况下,当井口压力为定值时,驱使一定的流体从井底流到井口的所需的总能量也是一定的,而在
气井积液基本上是所有气田进入开发中后期都会面临难题之一,因为气井积液会导致气井产量下降和气田采收率降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解决气井积液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地排出井筒内的积液,使气井恢复正常生产。其中积液状态的诊断和积液位置的判断是气井积液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论文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分析明确了液膜反转理论对实际气井生产积液状态分析的适应性;然后,基于液膜反转理论,修改Barn
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注气开发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适用范围广,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但是,油藏在气驱开发中后期,地层能量亏空严重,油气之间难以形成混相,并且常常伴随着严重的气窜,生产井产油量迅速下降,气驱开发效果变差。建立正确的气驱过程中评价体系,制定合理有效的气驱调整措施,对改善油藏的气驱开发效果及进一步推广应用气驱技术具有至关重要作用。本论文首先以相平衡理论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为基础,分析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