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管柱气体携液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he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井积液基本上是所有气田进入开发中后期都会面临难题之一,因为气井积液会导致气井产量下降和气田采收率降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解决气井积液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地排出井筒内的积液,使气井恢复正常生产。其中积液状态的诊断和积液位置的判断是气井积液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论文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分析明确了液膜反转理论对实际气井生产积液状态分析的适应性;然后,基于液膜反转理论,修改Barnea提出的模型,并将其与气相和液相的Hagen-Poiseuille方程以及Luo开发的圆周角模型相结合,在充分考虑气液量变化、油管直径、井斜角、流体性质的基础上、还考虑了瞬时气体流动速度,压力梯度以及变化对井和流体属性的影响,建立一个预测和识别直井及斜井积液的新模型。在整个油管长度范围内,对环形结构中移动的气体和液体所传递的能量进行评估,采用机械能平衡方程来计算流体传递的能量。将油管分为几个油管段,并对每个油管段中传递的能量进行评估。然后,对整个油管长度上的能量传输进行详细计算。在积液现象开始后引入流体条件,结合积液方程开始时的压降表达式,可以评估液体积液开始时的能量平衡。因此,基于气液两相流的能量和质量守恒方程,引入流体条件,构建一个计算井筒中初始液膜反转位置的相关式,可辅助诊断气井开始积液时的位置。使用已发布的气田数据库和新获得的气田数据库对新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模型预测精度对垂直井的新疆西北部气田数据库,Turner和Coleman等人收集的数据库分别为95%、90%和94%。对于倾斜气井,本模型的预测精度对Gao和Veeken等人收集的数据库分别为92%和90%。经过对比分析可知,新模型的性能优于Turner、Li、Belfroid、Chen、和Liu等人开发的模型。因此,积液现象更符合膜流倒流理论,而不是液滴倒流理论。此外,该模型更适合于低压、高压斜井和直井的积液现象预测和识别。对积液位置的判别表明,随着临界流速的增加,积液现象发生在井筒更深的部位。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围绕沼气、煤层气、裂解气中的CH4分离展开了实验研究,针对CH4/N2分离进行了过程模拟研究,目的是为ZIF-8/水-乙二醇浆液法吸收-吸附耦合分离含CH4混合气的实际应用提供数据支撑,解决可能碰到的问题。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ZIF-8/水-乙二醇浆液在分离CH4/CO2混合气的时候,ZIF-8的孔隙结构会发生不可逆的变化,研究发现加入适量的2-甲基咪唑(m Im),不仅能在含水
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与美国大体相当。但是,与北美页岩气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不同,我国页岩气富集区主要集中在山区,大都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作用,导致地表条件差、天然裂缝发育,且长水平井段可能穿越多个不同小层,其页岩物性参数差异大,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特征。为了方便起见,常规压裂设计一般将同一水平井的页岩储层按照均质地层进行处理,采用相同的分簇射孔和压裂参数。因此,当前的压裂设计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会在一
储层地质模型更新作为钻井与开发工作的基础,并作为连接二者的桥梁与纽带,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研究。国内外学者在基于随钻测井(LWD)的岩性识别与针对不同开发阶段的储层地质模型更新方面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但同时兼顾时、效两因素(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地质模型实时更新的相关研究成果鲜见报道。第一方面由于LWD主要应用于指导地质导向作业,通常只对钻遇储层岩性进行有效识别,而对储层物性特征难以实现随钻解释
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富集于大陆边缘和永久冻土层,它也被看作是一种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开采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包括降压法,注化学剂法,注热法。本论文利用有效容积为196 L的大型三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装置系统研究了降压法和注化学剂法开采水合物过程的相关规律,并进行了冰点以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本课题组搭建时世界最大,目前全国最大的水合物成藏模拟装置进行了改造,使其可以完
含水合物的沉积物与波速等物理性质的关系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分布在冻土带区域和大陆边缘的海底沉积层,且在自然界的分布模式具有多样性。同时,在现有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中,可能面临着储层坍塌、失稳等环境灾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实验室制备了多类型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并进行了其声学性质变化规律的实验模拟,同时从实现安全、高效的开采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在冰点下开采天然气水
由于具有良好的保温能力、突出的就位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以及优异的抵抗外载荷能力,双层管在海洋石油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双层管结构设计和损伤评估一般忽略了内管与外管的接触作用,采用两个单层管的化简方法,忽略了双层管特殊结构对管道整体抗力的影响,导致双层管的设计和评价较为保守。由于外管不受内部介质输送的载荷影响,内管与海底环境相隔离,因此双层管可以适当降低安全等级并减少内外管壁厚,极大提高双
随着世界能源供需矛盾深化及常规油气资源日益消耗,非常规油气作为常规油气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备受关注,其中,页岩气以其分布范围广、资源储备量大及稳产周期长等特点,成为当前勘探开发的热点。目前,虽然我国页岩气开发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大部分区块仍表现出开发效果差、预测产量与实际储量矛盾等现象,归结其主要原因还是对页岩气藏微纳米孔-缝气体渗流规律认识不清,导致产能模型误差较大所致。因此,亟需基于页岩储层
页岩具有“源储一体”的特征,其生烃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储层孔隙结构演化过程,进而影响含气量和赋存状态的转化。本文以四川盆地南部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明确了过成熟海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阐明了有机质生烃与储层成岩过程中孔隙结构演化规律,创新性地建立了成岩作用影响页岩储层物性的定量表征方法,恢复了成岩-成烃作用耦合控制下页岩气赋存状态演化过程。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为过成熟富有机质页岩,
随着天然气能源需求量的增加,生物气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基于水合物法的气体分离技术,能够很好的实现生物气中CH4的提浓,为了更好地提高生物气水合分离的效果,选择有效、环保的水合物添加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别探究了四种咪唑类离子液体和两种生物型表面活性剂作为水合物添加剂对气体水合物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影响,同时也探究了四丁基溴化铵(TBAB)分别与离子液体和表面活性剂复配对水合物生成
传统的举升方式优化设计,立足于设计出能够满足指定产量的最优机、杆、泵参数,其实质是对能提供一定能量的举升装置(设备)本身的效率进行优化或优选,以达到既满足举升要求又节能的目的,但这种设计方法重点在于提高举升设备对外界(人工)输入能量的利用效率,忽略了生产井自身对储层所提供能量的有效利用情况的讨论。在地层能量不足的情况下,当井口压力为定值时,驱使一定的流体从井底流到井口的所需的总能量也是一定的,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