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类型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和分解过程中声学性质变化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n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水合物的沉积物与波速等物理性质的关系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分布在冻土带区域和大陆边缘的海底沉积层,且在自然界的分布模式具有多样性。同时,在现有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中,可能面临着储层坍塌、失稳等环境灾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实验室制备了多类型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并进行了其声学性质变化规律的实验模拟,同时从实现安全、高效的开采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在冰点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和封存CO2的方法,并展开了相关的基础研究,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针对多类型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模式,本文利用储层温度的变化、水迁移的规律和水合物饱和度的分布规律制备了均质分布和非均质分布(包括分层分布)的天然水合物沉积物,并模拟了均质分布和非均质分布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在声波性质的差异性表现。结果表明,根据P波振幅的变化规律,水合物生成过程可以分为未固结阶段和固结阶段。在相同的水合物饱和度下,均质分布和非均质分布的水合物沉积物的P波波速(VP)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对分层分布的水合物沉积物性质模拟后得到了证实,对将来的天然气水合物发展给出了一定的指导意义。(2)针对自然界中天然气水合物不同的赋存形态,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了不同赋存形态(分散状、层状、块状等)的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并进一步模拟了不同形态分布模式的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V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初始水饱和度的分散状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最终水转化率和水合物饱和度随着初始水饱和的增加都呈上升趋势。水合物沉积物的VP与水合物饱和度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同时受到沉积物孔隙中其他流体(水、气等)浓度和水合物分布形态的影响。(3)针对传统的水合物饱和度和VP的经验模型关系式适用范围的局限性,本文基于三相介质理论和四相介质理论对传统的经验模型进行了加权修正。同时提出了偏离因子的概念来修正水合物饱和度和VP关系的权重方程,使方程能够更好的适用于不同类型分布模式的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利用加权修正方程和偏离方程提出了一种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的预测方法。(4)为了改善水合物储层的机械强度和防止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冰点下开采CH4水合物和封存CO2的新方法,使整个开采过程中可以维持优异的地层稳定性。本文进行了系列的实验模拟了冰点上和冰点下CH4水合物开采和CO2封存过程中地层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在整个冰点下开采过程中,储层的刚性强度可以维持稳定,同时冰的存在和CO2水合物的生成可以进一步增强地层稳定性。但是与冰点上开采比较,冰点下水合物开采效率相对较低。(5)对冰点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气体吹扫方式来提高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效率的方法。实验模拟了降压+CO2吹扫、降压+N2吹扫和N2吹扫等开采方式对冰点下开采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体吹扫有利于提高冰点下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效率,惰性气体(N2)吹扫开采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冰点下天然水合物开采效率。同时P波波速的变化规律表明,CO2吹扫开采有利于储层稳定性的增加,低压(1.0MPa)N2吹扫可以保持开采过程中的储层稳定性,高压(2.8MPa)N2吹扫开采会降低水合物储层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在井孔中利用声波测井仪器记录到的反射波波形资料对井旁地质体进行测量的测井技术称为反射声波成像测井,也被称为声波远探测测井。基于对称振动模式的发收探头的反射纵波测井只能判断地质体到井孔的距离,而基于偶极子振动模式的发收探头的反射横波测井可以进一步得到地质体的走向,但无法确定其方位。近些年来,能够直接接收来自地层不同方位反射纵波,并可以测量井旁几十米范围内的地质体距离和方位的方位反射声波测井逐渐成为研
利用储层压裂改造技术改善油气渗流条件,进而高效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石油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手段。现场应用的化学交联型压裂液难以彻底破胶,地层伤害大,而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等物理交联型压裂液存在成本高、用量大、耐温性差、滤失严重等问题。为此,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组分囊泡结构形成的两亲聚合物基超分子压裂液体系,既保留了物理交联型压裂液的清洁性优势,也具有化学交联冻胶体系的高黏弹性与耐温
塔中-古城地区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含油气丰富,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油气充注及调整改造,油气成藏较为复杂。本文利用最新的地震、测井、地质和地化等资料分析塔中-古城地区奥陶系不同相态烃类分布特征、地化特征、成因及来源、油气藏遭受的次生化学作用。在分析油气藏主控因素及成藏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前面的分析,总结了塔中和古城地区奥陶系不同相态烃类成藏模式。(1)塔中-古城地区奥陶系油气可划分为古城地区的干气和塔中地
油水两相混输技术在管道输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原油中存在的天然表面活性物质,如胶质、沥青质等,以及油田的注水、注聚合物等开采工艺的运用,油水乳状液的形成不可避免。受低温环境的影响,乳状液中的蜡结晶析出,沉积在管壁上,造成了管道输送能力的下降,这给油田的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目前,关于油水乳化体系蜡沉积的研究开展得十分有限,对蜡沉积的机理以及沉积过程的描述尚不充分。本文从蜡晶与油水界面相互作用角
非常规油气资源是战略性接替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传统的热采技术难以适应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绿色开发的新要求,亟需研发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开采新技术。井下射频加热技术,具有加热速率快、增产效果好、清洁环保及适用储层多等优点,在国内外备受关注。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模拟实验等。因此,本论文在广泛调研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和模拟实验两方面出发,着重对
滑片泵是利用内部密封工作腔室容积的周期性变化来实现吸油、压油并输出高压流体的回转式液压泵。相比传统举升工艺,滑片泵可通过调节偏心距的方式控制排量、可根据现场生产的需要增减泵级数,有着耐高温、流量脉动小、结构简单等优势,但也存在着如径向液压作用力不平衡等不足。作为一种新兴的机械采油设备,目前对于滑片泵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关于泵工作特性的分析评价及相应举升系统的优化设计尚有待完善。基于滑片泵的机械结
本论文主要围绕沼气、煤层气、裂解气中的CH4分离展开了实验研究,针对CH4/N2分离进行了过程模拟研究,目的是为ZIF-8/水-乙二醇浆液法吸收-吸附耦合分离含CH4混合气的实际应用提供数据支撑,解决可能碰到的问题。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ZIF-8/水-乙二醇浆液在分离CH4/CO2混合气的时候,ZIF-8的孔隙结构会发生不可逆的变化,研究发现加入适量的2-甲基咪唑(m Im),不仅能在含水
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与美国大体相当。但是,与北美页岩气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不同,我国页岩气富集区主要集中在山区,大都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作用,导致地表条件差、天然裂缝发育,且长水平井段可能穿越多个不同小层,其页岩物性参数差异大,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特征。为了方便起见,常规压裂设计一般将同一水平井的页岩储层按照均质地层进行处理,采用相同的分簇射孔和压裂参数。因此,当前的压裂设计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会在一
储层地质模型更新作为钻井与开发工作的基础,并作为连接二者的桥梁与纽带,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研究。国内外学者在基于随钻测井(LWD)的岩性识别与针对不同开发阶段的储层地质模型更新方面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但同时兼顾时、效两因素(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地质模型实时更新的相关研究成果鲜见报道。第一方面由于LWD主要应用于指导地质导向作业,通常只对钻遇储层岩性进行有效识别,而对储层物性特征难以实现随钻解释
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富集于大陆边缘和永久冻土层,它也被看作是一种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开采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包括降压法,注化学剂法,注热法。本论文利用有效容积为196 L的大型三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装置系统研究了降压法和注化学剂法开采水合物过程的相关规律,并进行了冰点以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本课题组搭建时世界最大,目前全国最大的水合物成藏模拟装置进行了改造,使其可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