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灌木种类筛选及栽植技术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zl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土地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土壤肥沃,质地松软,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是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农耕土地。而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人类的耕作和生态破坏,导致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土壤侵蚀退化日益加剧,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坡耕地侵蚀沟严重危害着东北黑土区的粮食生产,植物措施是侵蚀沟治理中的重要措施。本研究针对近年来侵蚀沟治理中栽植灌木苗木成活率低,长势差的问题,选择了6种灌木,以覆盖地膜+短截油漆封顶,覆盖地膜和短截油漆封顶三种栽植方式为处理,进行了春、秋季栽植时期成活率、相对生长速率、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了评价,以期为今后侵蚀沟治理中的适宜灌木选择和相对应的栽植方式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覆盖地膜处理会显著增加春季栽植的紫穗槐和柠条的成活率,而春、秋两季节栽植下,短截油漆封顶处理均会显著增加珍珠梅的成活率。在同一栽植方式下,紫穗槐、沙棘、柠条在春季栽植时的成活率均高于秋季栽植。6种灌木中,对环境适应性最强的是珍珠梅,其次是榛子,在不同的处理下这两种灌木的成活率均在80%以上,最低的是梭梭,成活率在8%以下。(2)不同栽植方式对不同灌木树种生长的影响不同。覆盖地膜和短截油漆封顶可显著提高紫穗槐苗木的株高、地径、冠幅、根长和分枝数的相对生长速率,只有覆盖地膜处理下可显著提高柠条的株高、地径、冠幅和根长的相对生长速率。而在不同的栽植处理下对珍珠梅、榛子、沙棘的株高、冠幅等指标有增加的趋势,但总体来说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对比5种灌木植物生长指标的相对生长速率,春季栽植的效果显著好于秋季。(3)在春季栽植时,覆盖地膜可显著增加5种灌木可溶性糖含量,但对秋季栽植的灌木影响不显著。在无处理条件下,秋季栽植的紫穗槐、珍珠梅、榛子、沙棘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春季。覆盖地膜处理可显著增加春季栽植的灌木可溶性蛋白含量,对秋季栽植的灌木影响不显著。在无处理条件下,5种灌木可溶性蛋白含量值差异较大,由大到小排序为柠条>紫穗槐>沙棘>榛子>珍珠梅。(4)根据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春季栽植下不同处理对5种灌木各指标的影响效果为:覆盖地膜+短截油漆封顶>覆盖地膜>短截油漆封顶>无处理,覆盖地膜﹢短截油漆封顶处理下植物综合排序为:紫穗槐>柠条>沙棘>珍珠梅>榛子;综合评价秋季栽植不同处理对4种灌木个指标的影响效果为:覆盖地膜>覆盖地膜+短截油漆封顶>无处理>短截油漆封顶,覆盖地膜处理下植物综合排序为:紫穗槐>珍珠梅>榛子>沙棘。(5)梭梭和秋季栽植的柠条成活率低,不能很好的适应侵蚀沟坡耕地的环境,不适宜作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的水土保持植物。综合考虑建议在东北黑土区以春季栽植+覆盖地膜+短截油漆封顶处理的紫穗槐和柠条作为侵蚀沟治理中的植物和栽植方式;秋季栽植时可以使用珍珠梅和榛子,具体是否使用覆盖地膜的栽植方式,需根据地区气候和侵蚀沟坡度做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土壤碳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储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关系到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大气环流和水文循环,引发降水格局的改变。降雨频率减少和降雨强度增大变化导致更多降水脉冲事件发生,刺激土壤微生物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并释放大量CO2到大气中,目前每年由降水脉冲引起的CO2排放量约占土壤微生物年呼吸总量的1/5。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亲缘地理学研究对解释物种现今地理分布格局、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的形成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属(Rhododendron L.)迎红杜鹃亚属(Rhododendron subg.Rhodorastrum(Maxim.)C.B.Clarke)四个物种:Rhododendron ledebourii Pojark.、兴安杜鹃(R.dauricum L.)、R.
随着信息数据化的发展,纸质乐谱逐渐不能满足音乐从业者、学生及爱好者的需求,因此如能将300多个戏曲剧种已出版的乐谱资料,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及筛选并转化为数字化音乐资源,其意义不仅限于戏曲唱腔乐谱资料的整理工作,更能推动戏曲音乐教学及学术研究的发展。笔者于2017年以"当代
期刊
最大集合K覆盖问题(MKCP)作为集合覆盖问题的一个变型,在近些年来得到了研究者特别的关注。然而,现实生产生活中许多问题需要额外标签来刻画不同集合对不同覆盖元素的影响。因此,最大加权集合K覆盖问题(MWKCP)应运而生。最大加权集合K覆盖问题是一个应用广泛的NP难组合优化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最大集合K覆盖问题的求解上,如何有效地解决该加权优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详细介绍
昆虫产卵偏好与后代表现关系是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协同进化的核心,根据“选择-表现”假说(preference-performance hypothesis),雌性昆虫通常会在有利于后代生存的寄主上产卵。然而,这一现象受到诸多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以往大多数学者主要关注昆虫自身特性对产卵偏好与后代表现的影响,而忽略了其他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
全球变暖及干旱、排水引起水位下降已经导致全球11%的泥炭沼泽退化,使得泥炭沼泽原本稳定的碳循环过程发生改变。水位条件与泥炭沼泽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是退化泥炭沼泽恢复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要素,决定着碳循环各个关键过程的作用机制与强度。作为长白山地区典型的泥炭沼泽湿地,白江河泥炭沼泽具有净化水质、调节径流和改善微气候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当地政府对该泥炭沼泽实施了大面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碳的最大储藏库,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的重要来源。微生物作为土壤有机碳(SOC)周转的主要驱动者,对SOC的矿化和固持起到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碳的储存与排放,因此,关于CUE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土壤碳循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东北黑土虽然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采和利用,导致了严重的土壤侵蚀问题,严重影响
以苔原带为代表的寒冷地区是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关键和敏感区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苔原带植被已经发生显著变化,会引起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同时苔原生态系统受氮限制明显,一旦氮素增加,不仅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还将通过改变植被,进而改变外源性碳的数量与质量,影响土壤的碳输入,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变化。近三十年来,以小叶章为代表的草本植物上侵到长白山苔原带,灌木苔原退化为灌草苔原;并且该区域已监测到氮沉
土壤中碳氮元素的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对土壤的质量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土壤碳库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土壤氮是植物生长需求量最大的元素,土壤氮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研究土壤中碳氮的储量对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长岭县位于吉林省西部,五十年代初自然资源丰富,草原辽阔,畜牧业和农业都比较发达。但是随着近几十年来自然气候的变化、人类因素的影响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使用现代遥感技术工具来分析和监测生态空间中的空间现象需要更多的关注。土壤,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构成地球的最上层,是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家园,为了保持其可持续性功能,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土壤结构参数与太阳能(光)能量相互作用产生种类型的反应,分别是吸收、反射和透射。在土壤参数与光能相互作用的三种反应中,反射在遥感分析和估算土壤固有性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壤颗粒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