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拓扑优化法的预成形优化设计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nan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成形设计及相应的预锻模具设计是锻造工艺及锻模设计中核心内容之一。由于终锻模的形状是根据终锻件设计的,其形状是固定不变的,要想获得满足尺寸及质量要求的合格终锻件,预成形设计就成为关键,也是工艺设计中难度最大的环节。随着有限元数值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值模拟为锻造工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分析和验证工具。基于数值模拟的预成形设计,可以在多个预成形设计方案中,通过成形模拟,确定最优化的预成形设计。当产品形状复杂或者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时,传统的经验式的预成形设计很难满足锻造工艺设计的要求,需要基于科学的方法设计预成形形状及对应的预锻模具形状。因此,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结合优化理论和算法,实现预成形设计的自动化和最优化,是预成形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作者参与了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的研究,作为项目的一个研究内容,本文开展了实际锻造产品的预成形设计和基于拓扑优化的预成形设计理论方法和程序开发研究。本文首先开展了基于有限元正向模拟的预成形设计方法研究。以合作企业实际生产的Q4041高压共轨锻件为例,对其预制坯的形状进行了优化设计。根据实际生产中终锻件中间部位飞边量较大的情况,设计了哑铃型预制坯形状,提出了采用辊锻制坯代替现有制坯的工艺方法。设计了4种不同形状的预制坯形状,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设计的预制坯进行了锻造过程模拟。采用机加工的方式制备了预制坯,进行了实际的锻造实验,并与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确定了 4种辊锻预制坯方案中能够完全充满型腔且飞边量最小的预制坯形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预制坯进行锻造生产可以减少35%的飞边,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本文开展了预成形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将双向渐进拓扑结构优化法应用到预成形优化设计中。双向渐进拓扑结构优化法是一种新颖的优化方法,已在连续体结构优化设计中获得了成功。本文通过建立适用于材料塑性成形过程的单元增删准则,逐渐增删预成形坯料表面的材料来改变其形状,实现对预成形坯料形状的优化设计。现有的预成形优化方法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缺少对预成形整体形状的控制。在预成形形状优化过程中,随着优化迭代的进行,预成形的形状可能变得非常复杂,甚至其形状比终锻件的形状还要复杂,导致预锻成形无法实现,这就失去了预成形设计的意义。本文的创新点是,在单元增删准则中考虑了对预成形整体形状的控制,将形状控制因子加入到单元增删准则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充填性、变形均匀性以及形状控制的多目标增删准则。本文详细阐述了拓扑优化算法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实现流程,包括目标函数的构建,单元场量追踪与传递,单元增删数量的确定,单元增删操作过程,边界节点的提取及拟合光顺等。基于本文提出的预成形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在Windows平台上采用Visual C++程序开发语言,开发了预成形优化设计程序PREFORM。该程序具有可视化用户界面,可以方便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和拓扑优化模型,查看预成形优化的结果。该程序的主要功能包括,定义设计域及生成背景栅格、生成拓扑网格、与有限元模拟程序进行数据交换、追踪与传递单元的场量信息、计算单元增删判据、执行单元增删操作、提取边界节点及生成B样条曲线、计算目标函数值等。利用本文开发的预成形拓扑优化程序对平面应变H型锻件和轴对称盘型锻件两种典型的预成形形状进行了优化设计。以材料充填性能和变形均匀性为优化目标函数,详细给出了优化的过程和优化的结果。采用优化后的预成形进行终锻成形,材料能完全充满型腔,飞边较小,没有折叠等缺陷,应变均匀性得到了改善,最大成形载荷大大降低。优化后的预成形形状具有与终锻件相似的外形,形状复杂度适中,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拓扑优化的预成形优化设计方法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移动载荷是实际工程结构在服役中受到的常见载荷类型之一,但目前关于该类作用下结构的动态响应拓扑优化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移动载荷随着时间不断改变加载位置,其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具有瞬态性。因此,解决移动载荷相关拓扑优化问题时载荷位置需“对号入座”,动态响应和灵敏度的计算成本高,存在局部模态等数值问题。尤其当载荷的移动速度较快时,由于载荷需逐单元依次加载且瞬态响应具有高频分量,因此常需采用稠密的有限元网格
在变密度法拓扑优化结果中,灰度单元及锯齿形边界难以转化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模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密度拓扑优化构型的光滑边界提取(重构)方法。首先,使用变密度法得到的伪密度值,在设计域中构造了一个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拟合曲面;然后,构造了一种二分法迭代格式,以确定满足体积约束的“零水平集”位置,并运用VBA编写了迭代程序;最后,以水平集方法中的“零水平集”作为结构边界,
自2016年文化IP“元年”以来,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文化IP逐渐渗透于各行各业,IP已经成为行业高速发展的动力。近年来,有学者指出我国IP发展已经进入了多业态混合的时代。“IP热”也已经成为旅游业的重要方向,学术界从“文化+影视IP”、“文化+景区IP”以及文化IP形象打造、品牌孵化等方面对其展开研究,但是较少分析文化IP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具体影响。另外,学者以往多用定性的方法讨论文化IP的具体
<正> 八十年代的医学生处于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频繁的时代,就应当具有现代人的素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人的现代化是由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生活方式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式的生物结构体,缺少任何一个层次都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的人。而在这三个层次中,思维方式雄踞最高层次。因此,现代人最主要的品格是思维方式的现代化。现代系统科学思维方式是本世纪四十年代末伴随着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称“三
期刊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等问题,进而形成贫富差距、社会阶层分化与固化等问题。社会阶层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成长和生活的物质条件对他们的个人和社会身份有着持久的影响,不仅影响了他们对社会环境的思考和感受方式,也影响了他们的社会行为。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
针对某款皮卡车型的行人保护性能开发,按照2018版C-NCAP评价规程,利用LS-DYNA软件对初版结构数据进行仿真分析,对柔性腿型失分原因进行剖析,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结构优化后有效降低了柔性腿型的膝部伸长量和弯矩,并通过实车试验进行验证,优化后最终此款皮卡车型行人保护腿型得分从1.34分提高到2.66分,考虑到头型试验得分8.58分,总得分11.24分,得分率74.9%,满足2018版C-NC
元认知作为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预测因子,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内部因素;而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升,是当前高校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在明晰反思日志、元认知与深度学习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反思理论设计了反思日志撰写框架并进行了三轮迭代设计。之后,文章以“教学系统设计”课程为例,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反思日志促进大学生元认知能力发展的有效性,结果发现:学生的反思水平随着反思日志的不断
元认知监测和控制是两个既独立又相互影响的过程。元认知监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判断,能够帮助个体调整学习行为。研究证明,接受过元认知训练的学生有更精准的元认知监控能力,而精准的元认知监控可以促进适应性策略的选择。元认知训练能够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还能提高学习者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与解释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者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