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an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我国儿童抗NMDAR脑炎的特点;分析影响儿童抗NMDAR脑炎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指导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改善患儿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73例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总结临床特征。对其中146例患儿进行了至少6个月的随访,将随访患儿的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儿之间的临床差异;进而,将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单因素变量引入logistics回归,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本研究纳入173例抗NMDAR脑炎患儿,其中,男/女为1:1.44;发病年龄在8月~15岁3月(平均7.8±3.6岁)。(2)本组患儿中,35.2%有前驱症状;13.3%的患儿在起病前20-60天有病毒性脑炎病史。(3)本组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精神行为异常(69/173例,39.9%)和惊厥发作(67/173例,38.7%);病程中累积症状以精神行为异常(147/173例,85.0%)、运动障碍最常见(141/173例,81.5%)。(4)本组所有患儿脑脊液抗NMDAR Ig G抗体均为阳性,但152例血清样本中,阳性129例,阴性23例;6例患儿合并血清抗MOG抗体阳性。(5)发病后我院首次脑电图异常率为79.1%,表现为弥漫性慢化、局灶性慢化和癫痫波发放;51.5%的患儿头颅MRI异常,以额叶病变最常见;住院期间没有患儿发现肿瘤,1例5+岁女性患儿在病后9个月随访时发现卵巢畸胎瘤。(6)本研究中有146例患儿至少规律随访至初始免疫治疗后6个月,其中138/146例(94.5%)的患儿采用甲强龙和IVIG联合治疗,首次免疫治疗后有23/146例(15.8%)患儿再次接受重复一线免疫治疗,15/146例(10.3%)患儿接受二线免疫治疗,其中的7/146例(4.8%)患儿同时接受了这两种治疗;本研究共有18/146例(12.3%)患儿接受了长期免疫抑制治疗(吗替麦考酚酯或硫唑嘌呤),其中11/146例(7.5%)患儿维持超过1年。(7)有146例患儿至少随访至初始免疫治疗后6-72个月(中位时间22个月,IQR:12-41个月),有13例患儿存在1次-3次复发,在随访至初始免疫治疗后6个月时,m RS≤2分者126/146例(86.3%),死亡4例,在最后一次随访时,138/146例(94.5%)患儿预后良好(m RS≤2分)。(8)病情高峰时m RS≥5分、头颅MRI RCMM-PMRIS评分增加、转入ICU监护是初始免疫治疗后6个月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中儿童抗NMDAR脑炎的平均发病年龄7.8±3.6岁,女孩多见且复发率高;最常见精神行为异常症状;可以合并其他神经元自身抗体阳性;免疫治疗后大多数预后良好;高峰m RS≥5分、头颅MRI RCMM-PMRIS评分增加、入住ICU预示初始免疫治疗后6个月时预后不良。
其他文献
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RAB3GAP1在具有多种神经生物学功能和过程的大脑疾病过程中被修饰,并且是一个潜在的重要靶点。然而,对于RAB3GAP1的异常表达所引起的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变化尚不完全清楚。为了更深入地了解Rab3GAP1可能作为重要的疾病靶点的调控机制,我们对Rab3GAP1失调引起的蛋白表达变化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慢病毒质粒转染小鼠神经元细胞构建小鼠皮质神经元RAB3
目的:研究中国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诊治年龄,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发现、诊断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来自2018年5月-2019年12月参与中国多中心自闭症项目(China Multi-center Autism Project,CMAP)的1500例ASD儿童,进行ASD患儿基本情况问卷调查,收集ASD儿童诊治情况及家庭基本信息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抗生素降阶治疗在新生儿重症感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实施降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且诊断为重症感染的新生儿共204例,根据抗生素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抗生素降阶治疗组)与对照组(非降阶治疗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人口统计学数据、临床特征、抗生素使用情况及临床结局等,比较两组患儿的抗生素总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抗生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和标准差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s)的预测价值以及KD患者中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年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初诊的1082例KD患者。根据心脏超声结果将KD患者分为无CALs组和CALs组,比较两组间指标差异,并将P<0.05的指标和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类广泛、严重且伴随终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攀升,致病机制不清,无有效药物,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它的核心表现可总结为社会沟通与交往障碍、兴趣狭窄与重复刻板行为,还常伴有智力低下、胃肠问题、睡眠障碍、运动能力减弱等共患病。海马是脑内掌管学习与记忆的重要部位,海马区域的功能受损会导致认知障碍,而认知障碍会加
研究背景及意义肺癌是国内外发病率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美国最新估算,美国2020年新发肺癌病例将达228820人,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2.67%,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将会持续升高,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总量的80%~85%,以肺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opacity,GGO)和孤立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及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在儿童原发性线粒体病诊断中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至2017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原发性线粒体病患儿、非线粒体病的神经肌肉疾病患儿及健康体检儿童的临床资料及血液标
目的:探讨儿童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及脑电图特点。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217例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17例患儿,男孩114例(52.5%)、女孩103例(47.5%)。年龄3.5(1.1-7.0)岁,年龄范围30天~16岁,95.4%在13岁前发病,发病高峰为婴幼儿期。发病到就诊时间2.
背景:对于小儿急性阑尾炎,快速准确的诊断是具有挑战性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基于小儿急性阑尾炎症状持续的时间,探索炎性标志物对于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和预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严重程度是否有用。方法:收集2011年11月10日到2019年11月15日收治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阑尾切除术同时在入院后极短的时间内行血液学检查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术中发现及术后病检结果,所有患儿被分为两组:非复杂性和复杂性阑尾
目的:乳酸杆菌辅助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作用尚存争议,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乳酸杆菌辅助疗法对儿童Hp根除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6月。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表示。合并计算根除率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