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护生实习前后护理伦理认知状况的理论研究、问卷调查的量性研究及访谈的质性研究,探索目前护生护理伦理认知教育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以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并结合目前培养现状和护生自身特点,提出护生护理伦理认知教育培养策略。为我国护理院校及临床实践教学中更好的开展护理伦理认知教育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自制《实习护生护理伦理认知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357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对实习护生的护理伦理认知现状进行分析。2.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研究,了解学校、医院、护生对护理伦理认知教育的建议及需求,提出改进对策和措施。研究结果1、实习前护生的护理伦理基础知识得分为(11.34±2.66)分,实习后护生护理伦理基础知识得分为(11.12±2.57)分。实习前后基础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校学习护理伦理学、学历、年龄、主动学习护理伦理学、学校类型、护理伦理学重要性认识方面,护生护理伦理基础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校学习护理伦理、主动学习护理伦理、年龄、学校类型是影响护生护理伦理基础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B=3.955)。其中,在校学习护理伦理对护生的护理伦理基础知识得分的影响最大(B=1.753)。3.实习前护生的临床护理伦理认知总均分为(2.92+0.37)分,及格者占42.62%,良好者占3.67%,优秀者为0。实习后护生临床护理伦理认知总体均分(3.19+0.51)分,及格者占54.57%,良好者占11.43%,优秀者占4.57%。护生实习前后得分最高和最低的维度分别为医疗保密和生命价值原则。与实习前相比,知情同意和生命价值原则方面得分增加最多,医疗保密方面得分增加最低。实习前后护生的临床护理伦理认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实习前后,年龄、学历、学校类型及在校学习护理伦理学、主动学习护理伦理学、护理伦理学重要性认识方面,护生临床护理伦理认知总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校学习护理伦理学、学历、年龄、主动学习护理伦理学、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学校类型是影响实习前护生临床护理伦理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在校学习护理伦理对实习前护生的临床护理伦理认知得分影响最大(B=0.292)。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主动学习护理伦理学、学历、在校学习护理伦理学、年龄是影响实习后护生临床护理伦理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对实习后护生的临床护理伦理认知得分影响最大(B=0.400)。研究结论:1.护生的护理伦理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在校学习护理伦理、主动学习护理伦理、学历、年龄、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是影响护生护理伦理基础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2.护生实习前后的临床护理伦理认知水平均不高,尤其是生命价值原则维度得分最低。实习后护生的临床护理伦理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但还有待加强且提升空间较大。护生的年龄、学历、学校类型、护理伦理学重要性认识、在校学习护理伦理学及主动学习护理伦理学的不同,其临床护理伦理认知水平也不同,护生的临床护理伦理认知教育应具有针对性。3.实习前护生临床护理伦理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在校学习护理伦理学、学历、年龄、主动学习护理伦理学、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学校类型。实习后护生临床护理伦理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主动学习护理伦理学、学历、在校学习护理伦理学、年龄。4、应根据不同护生特点及护理伦理认知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生的护理伦理认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