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睡眠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拟采用Roy适应模式引导的护理干预来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验证Roy适应模式效果。方法本课题为类实验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老年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睡眠障碍的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一般促进睡眠的健康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从入院后病情稳定时即给予Roy适应模式引导的护理干预,在入院后病情稳定时、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分别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明尼苏达慢性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量表进行测量及观察指标BNP、EF的检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多元线性回归、卡方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共78例患者参与本研究。本研究中CHF患者睡眠障碍状况结果显示:睡眠时间方面有55.13%的患者处于重度水平;睡眠质量方面有64.10%的患者处于中度水平;催眠药物使用方面有78.10%的患者处于轻度水平;入睡时间方面有46.15%的患者处于重度水平;睡眠效率方面有69.23%的患者处于重度水平:睡眠紊乱方面有66.67%的患者处于中度水平;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有57.69%的患者处于重度水平。2.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总分与生活质量问卷中身体领域得分、社会经济得分、生活质量总分呈正相关(r=0.485,P<0.01;r=0.298,P<0.01;r=0.381,P<0.01);生活质量总分与睡眠时间得分、入睡时间得分、睡眠紊乱得分、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呈正相关(r=0.339,P<0.01;r=0.243,P<0.05;r=0.324,P<0.01;r=0.324,P<0.01);身体领域得分与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呈正相关(r=0.393,P<0.01;r=0.297,P,<0.01;r=0.238,P<0.05;r=0.441,P<0.01;r=0.275,P<0.05);情绪领域得分与日间功能障碍呈正相关(r=0.237,P<0.05);社会经济得分与睡眠时间、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呈正相关(r=0.269,P<0.05;r=0.260,P<0.05;r=0.253,P<0.05)。3.共有78例患者完成了干预研究(每组各有39例),干预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生化指标BNP、EF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入院后病情稳定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三个时间点患者睡眠质量总分及其中四个维度(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生活质量总分、社会支持总分在时间主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考虑干预因素,患者的睡眠质量总分及其四个维度得分,生活质量总分、社会支持总分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睡眠质量总分及其中五个维度(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生活质量总分在干预主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考虑时间因素,干预水平的不同,患者的睡眠质量总分及五个维度得分、生活质量总分有差异;睡眠质量总分及其中五个维度(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生活质量总分、社会支持总分在时间和干预方法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轮廓交互图结果显示:随时间推移,干预后实验组研究对象睡眠质量总分、生活质量总分得分均下降,低于对照组相应得分,睡眠状况、生活质量好转;实验组社会支持总分得分均上升高于对照组,社会支持状况也有好转。结论1.老年CHF患者睡眠障碍处于中重度水平,并且睡眠障碍受心功能级别、并发症数量因素的影响。2.老年CHF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状况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381,P<0.01)。3.Roy适应模式引导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CHF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状况,延缓病情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