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应用问题解决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应用问题解决是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数学应用题以它独特的魅力一直是众多一线教师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载体,是联系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的桥梁,在数学素质教育实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数学应用题和它相关的概念,其中包括数学应用题概念的界定,数学问题解决和应用题解答的关系,数学建模和解答数学应用题的关系,从而形成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选取辽宁省不同地区(沈阳、大连、阜新等)的学校600名七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样本,进行问卷调查。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情况,本研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辅助研究的顺利进行,将对各个学校随机抽取一线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访谈,并观察学生作业情况,从而更深刻细致的了解学生解答应用题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现状。最后,本研究采用spss13.0对测试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主要结论:辽宁省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解答应用题障碍。男女生在解答应用题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重点中学或是教学基础相对良好的地区的中学生比乡镇地区的中学生具有更好的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在建模过程中,学科焦虑、课堂焦虑和解题主动性、关键词熟悉程度、抓取关键词并理解含义、建立关键词联系这几个因素起着相对显著的作用。建立关键词联系是建模过程以至整个解答应用题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对初中应用题教学提出主要建议:教师要有足够重视中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对数学学科学习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基础薄弱地区。重点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教学重点应该由传统的题型机械训练向从不同情境中抓取关键信息本质转变,引导学生积极整合筛选信息,理解关键词含义并建立联系,从而形成真正的解答应用题的经验和能力。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某些问题还有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空间,进一步延伸和拓展都十分有意义,希望相关的研究能够为本省的初中应用题教学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