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使用研究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_he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元导语是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单元选文之前的片段文字,它反映了编者对课程教材化的贯彻和落实。可以说,单元导语所提供的学习目标针对性强、内容丰富。以往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侧重人文性导入,淡化了对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视,其相关的导语功能容易被师生忽视。2016年以来陆续走进中小学课堂的统编本教材,其单元导语的编写设计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变。但由于师生对其认识有所偏颇,导致单元导语在实际教学中使用频率不高,使用过程存在盲目性。本文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单元导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元导语的理念、内容、作用,尤其是研究其使用的方法,希望为一线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我们的思考。本文一共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对单元导语的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做了概述,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第一章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对单元导语的编写依据、编写特点和导语的作用做了阐述。首先单元导语以“先行组织者”理论、思维发展理论为理论依据,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政策依据。其次,与人教版的对比下,编写理念方面,统编本更注重贯彻语文核心素养并进一步探索了“学本化”;在编写内容方面,统编本导语的助学内容更科学化,语文知识更趋体系化。最后得出统编本导语的作用。第二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当前单元导语的使用现状做了分析统计,归纳整理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存在问题有师生对导语的认识不全面、师生的阅读思维定势难以转变、教读与自读两种课型难以区分、师生使用导语频次差异较大、师生在导语使用上存在随意性。原因是师生缺乏对教材整体性的认识、师生对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为学生服务”意识淡化、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对导语使用不够合理。第三章主要结合多个案例,通过与人教版的导语对比,从单篇课文到整个单元,以点带面地探讨了关于阅读能力培养的“教”与“学”。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可借助导语优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和形式、聚焦语文核心素养。从学生角度来看,导语可以辅助学生课内自读,延伸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第四章根据单元导语在阅读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价值,设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案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反思,指出案例的优点和缺点,以期为指向阅读能力的阅读教学提供一些思考。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其他文献
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古代文人笔下的自然景观色彩纷呈,美不胜收。山水主题的古代文学作品,充分体现出作者的个人情感与审美追求,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人文意蕴具有穿越时代的强大感召力,给今人带来了美的阅读体验。中学语文教材中涵括大量以山水风物为主要写作对象的文学作品,是重要的审美教育资源。研究、发掘教材的审美教育价值,指导学生习得有效的鉴赏方法,可以激
由于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同行业间的竞争势态越发激烈,不论是大型上市公司还是中小企业都急于寻求新的市场开拓渠道,企业并购应运而生。近两年,并购以及跨境并购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战略的热点,但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尽管海外发展前景较好,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其进行海外发展。因此,企业并购在传统的并购模式上推出了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利用资本的协同效应开展“PE+上市公司”的新型
整本书阅读是现今语文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然而,在当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往往不能落到实处。主要出现的问题是:教师没有确保学生能完整地阅读整本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让高中生深入地研读作品,往往只是学生浅层次的阅读和教师的肢解式讲解。教师没有基于学生的立场去思考把握教学内容,学生缺乏深层的阅读体验。因此,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还需要有正确的阅读指导方法。克服以
债券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5年由于公司债的发行主体得到扩张,发行门槛被降低,一时间成千上万只债券涌入市场,尤其在2016年间,公司债发行数量及其规模达到峰值。一方面,这极大的促进了债券市场的新发展,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债券自2018年开始迎来了到期及回购浪潮。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开始步入“新常态”,陆续有去杠杆化的政策出台,使得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行业发展受到
近年来,校园暴力攻击事件频繁发生,逐渐受到学校、家长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攻击行为是对他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并且对于群体适应产生消极影响的行为,中学生的攻击行为不仅会对受攻击者产生一定的伤害,对于攻击者本身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造成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与困扰。为了进一步探究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减少中学暴力攻击事件的发生,进行了本次的调查研究。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逐渐普及和发展,在语文课程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媒介更趋于多元化,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日渐明显。视听资源将声音、图片、动画、文字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审美性,为传统语文课堂增添生机和活力。优秀视听资源融入课堂,辅助语文教学,已成为网络化时代下的发展趋势。但目前,视听资源辅助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依然存在使用不恰当的现象。视听资源的应用没有真正弥补传
孔子就学《诗》提出的“兴观群怨”说对我国几千年的诗歌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该学说言简意赅,给后人留下了很大的释义空间。“兴观群怨”说对现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如深入挖掘该学说并尝试将其运用于当前的古诗文教学中,仍然有其合理性和积极的实践意义。本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选题缘由,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意象是我国古代诗学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是作者抒发情感意志的重要载体。地理意象是古诗词意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材里的古诗词中频繁出现。地理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通过学习地理意象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古诗词中的地理要素、把握作者主观情思、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方式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地理意象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地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风向标,最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高中语文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之一,纳入语文课程标准。这意味着“整本书阅读”不再是教师个人行为,而是所有中学语文教师都必须面对的、绕不过去的重要存在。然而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餐化的时代,每天浮光掠影地阅读极多信息,可是,精神的发育不能只依靠碎片化、浏览式的浅阅读,要通过整本书阅读窥见完整的精神思想。《论语
鲁迅的作品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了大量篇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鲁迅作品的教学结果却不令人满意,教材编选鲁迅作品的真正价值和意义难以体现。学生在解读鲁迅作品时由于鲁迅语言的晦涩难懂、写作背景的不了解、深刻思想内涵的不理解等问题,使得学生与鲁迅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隔膜,久而久之丧失了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对鲁迅作品缺乏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依然遵循传统的教学形式;学生读不懂,教师教不透,鲁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