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CT征象与危险度相关性分析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hua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通过认真观察和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直接及间接CT征象,归纳出不同危险度的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表现的特征和规律,提升将来 CT 检查工作中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水平。  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8月至2017年7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间质瘤患者临床、病理及CT资料,采用64排或16排MDCT进行扫描,患者空腹8至10h,扫描前半小时饮水800至1000 ml,上检查床后再服 200至500ml,使胃肠道充分扩张。扫描时病人采取仰卧位。先行定位像扫描,扫描范围自膈顶水平至大腿上段(CT 定位像上确定)。其中 79 例患者进行增强 CT 扫描,将全部病例原始图像进行标准重建,重建层后选择 0.625mm,层间距也选择为 0.625mm,获取的原始数据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多平面重组技术(MPR)重建后处理。所有病例结果由术后病理免疫组化证实,仔细观察术后取样切片及标本,病理学镜下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测,将所有病例分为极低、低、中等及高危险度四组。  结果:  104例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60例,其中来源于胃70例,小肠30例,直肠4例。肿块大小不一,最大径小于2cm者9例,最大径2~5cm者48例,最大径5~10cm者25例,最大径大于10cm者22例。47例肿瘤形态规则,57例形态不规则多呈分叶状。58例肿瘤边界清楚,46例边界不清。48例呈腔内型生长,10例呈腔内外型生长,46例呈腔外型生长。GISTs多为富血供肿瘤,79例患者肿瘤可见中等、明显强化;50例患者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强化,29例患者肿瘤呈均匀强化。64例患者肿瘤内部可见无强化低密度囊变坏死区。28 例肿瘤表面可见浅表型、裂隙状或深大溃疡;9 例患者肿瘤内可见斑点、斑片状钙化。腹膜、肝转移8例;淋巴结转移2例。腹腔积液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边界、囊变坏死、强化方式、腹腔积液等 CT 征象与核分裂数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的发病部位、性别、年龄、肿瘤形态、生长方式、钙化、溃疡、强化程度与核分裂数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是核分裂数独立因素。经单因素分析结果得知肿瘤的大小、发病部位、肿瘤形态、生长方式、肿瘤边界、囊变坏死、钙化、溃疡、强化方式、腹腔积液等因素与GISTs危险度具有统计学差异;而患者的性别、肿瘤的强化程度等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直径大小是影响GISTs危险度分级的独立因素。  结论:  1、GISTs危险度及核分裂数与多项CT表现相关,其中肿瘤大小是影响核分裂数及危险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2、低危险度间质瘤核分裂数较低,肿瘤较小,多发生于胃,形态规则,边界清,向腔内或腔外单向生长,无溃疡、钙化及囊变坏死,强化均匀。  3、高危险度间质瘤核分裂数较大,肿瘤较大,多发生小肠、结肠,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向腔内外生长,可见溃疡,钙化及囊变坏死,强化不均匀。  4、中等危险度间质瘤介于两者之间,CT征象多与低危及高危险度重叠。
其他文献
古代名人有一些刻意的残缺字,仔细品味,可以品出这些残缺字的别致雅趣,而且含义丰富隽永,成为意韵独特的传世佳作。  河南卫辉市城北约7.5公里处,有一座中华林姓的太始祖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又是他的丞相)的墓,墓碑有四个隐约可见的字——“殷比干莫”,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存世唯一真迹。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墓”字为何没有写“土”?传说,孔子周游列国讲学时,专门来到比干的墓前凭吊,而后用剑在石头墓碑上刻
表示封建君主身份的专用名称。  秦朝以前,帝号一般用“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冯庸大学是冯庸先生独自出资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礼仪思想。在最简单的学生日常生活和各种典礼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行为。冯庸大学的
在高考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因此写作时要确立扣题意识,在这点上《红楼梦》中的菊花诗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能够给我们方法的指导,帮助我们如何扣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它以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办学规模宏大、科研实力强劲立足于高等教育体系之中。然而一场全球化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名叫查尔斯·史瓦。他在担任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期间,曾向他的管理顾问艾伦·莱金请教:“请您告诉我,如何才能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办妥更多
20世纪后期,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急速扩充,走上了快车道,这似乎符合美国社会学家特罗(Trow M.)于70年代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然而,台湾高等教育经过快速蓬勃发展后,接踵而来所面临
在西方传统中或多或少地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哲学家们似乎也没有特别关心职业教育问题。尽管如此,仍有一个职业教育方面的哲学思想传统值得我们关注。通过对西方古代的职业教育
近年来,欧洲“博洛尼亚进程”一体化框架体系在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教育学界对该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首先,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与现实需要,才对德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