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的发生及其对治疗的耐受与细胞凋亡(Apoptosis,APO)的抑制有密切关系。细胞凋亡与坏死相比其所需刺激量小,细胞膜完整性好,所形成的凋亡小体迅速被周围细胞吞噬,对机体影响小,因此,诱导细胞凋亡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模式。中医中药治疗肿瘤,是中国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特色。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单独用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疗效确切,同时能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国内外学者报道,一些中药复方或单味药的有效成分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茜草(Rubia cordifolia L.)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具有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等功效。近来日本学者系川秀治等研究发现茜草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环己肽类化合物对小鼠的白血病、腹水癌、大肠癌、肺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疗效等于或优于长春碱,丝裂霉素、阿霉素,并且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低。但对胃癌的疗效及联用化疗药物方面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MTT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透射电镜观察法、TUNEL法、免疫细胞化学法(PCNA、bcl-2),研究了茜草提取物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胃癌MGC-803细胞株的诱导凋亡、抗增殖作用及凋亡前后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MTT法结果:茜草提取物在0.2~1.0mg/ml范<WP=4>围内,5-Fu在2~16μg/ml范围内,对胃癌MGC-803细胞均有抑制作用,表现出浓度依赖性关系,不同浓度间的抑制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并且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其抑制率明显提高(P<0.05或P<0.01或P<0.001);(2)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在电镜下可观察凋亡细胞微绒毛消失,胞浆有空泡出现,细胞染色质固缩并凝结成块,聚集在核膜周边。(3)DNA电泳结果:在紫外灯下可观察到,正常对照组只出现一条距加样孔很近的大分子条带;而加药组出现不连续的梯形电泳条带。(4)TUNEL法与PCNA的免疫细胞化学法的结果:0.2、0.4、0.8、1.0mg/ml浓度的茜草提取物与2、4、8、16μg/ml浓度的5-Fu,分别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表现出浓度、时间依赖性关系,除个别浓度与个别时间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不同浓度与不同作用时间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并且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MGC-803细胞的APO%显著提高,降低PCNA的阳性表达率(P<0.05或P<0.01)。(5) 0.8mg/ml的茜草提取物作用与MGC-803细胞48h之后,bcl-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P<0.001)。实验结果表明:(1)中药茜草提取物对胃癌MGC-803细胞株有抗增殖作用及诱导凋亡作用;(2)茜草提取物与5-Fu联合使用时,茜草提取物明显增强5-Fu的抗增殖作用与诱导凋亡作用;(3)茜草提取物诱导胃癌MGC-803细胞株凋亡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与它能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