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jia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期特别是8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一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国家安全的保障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各国政府纷纷把争夺信息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动权作为本国的战略重点,并通过方方面面政策的引导、扶持、监管和服务促进本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经过改革开放以后20多年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大国。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支柱产业。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核心技术、产业结构、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电子信息产业大面不强。因此,如何通过政策体系的作用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成为必须解决的重要战略问题,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有益探索。同时,积极研究与转轨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产业政策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将会对产业政策的理论创新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在充分研读大量中外文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本文的写作思路是:由政府干预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入手,从供给政策、结构政策和需求政策三个角度研究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通过对国际经验的总结和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的回顾分析,最终提出完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政策体系的措施建议。  本文出导言、正文六章和结束语组成,具体来说:  导言部分论述了选题意义,概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篇章结构,总结了本文的基本观点、创新及不足之处。  正文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1章探讨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的理论依据,着重论述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要政策体系而不是单项政策支持的原因,并构建了政策体系的研究框架。  第二部分即第2章至第4章侧重理论分析,具体从供给政策、结构政策和需求政策三个角度研究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第2章从投资政策、技术政策和人才政策三个方面研究了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供给政策。通过分析政府在电子信息产业资本形成和积累、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以及人力资本投资中的直接作用和间接引导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完善政府供给政策的方向。  第3章从产业组织政策和区域布局政策两个方面分析了结构政策。在产业组织政策方面,本章认为产业组织政策的核心是增强大企业的竞争力,重要内容是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在区域布局政策方面,本章在分析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布局的演变规律、演变动力、政策抉择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干预产业区域布局的模式。  第4章从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政策、规范政府采购政策,以及促进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政策三个方面探讨了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求政策。  第三部分即第5章和第6章作为全文主要的实证研究部分,第5章对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政策从供给政策、结构政策、需求政策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回顾评价。第6章在分析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政策体系的具体措施建议。  本文认为: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不断改革完善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20世纪80年代政策重点在增加供给、针对性地引入外资、引进技术、引入竞争机制、培养人才;90年代以后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推动出口,实施大公司战略,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的全面发展、加快外资引进步伐、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大量培养人才;90年代末至今全面推进信息化,加快推进大公司战略,出台通信产品、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着重推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与产品核心领域的发展。这些政策对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产品销售收入1980年不足100亿元人民币,相当弱小;2004年达到26550亿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  但是,由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是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一进程中,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处于持续调整的过程中,因此,产业政策本身仍具有明显的转轨经济的特征,政策效应与政策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产业政策体系的调整和完善仍有很大的空间。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政府需从经济全球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高度,根据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所处的环境,抓住电子信息产业的黄金发展期,积极运用财政、税收、金融、规划等手段,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并以此为契机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具体而言:  1.供给政策方面  从投资政策看,应在增加国家财政投入,加强政府对市场资金尤其是风险投资资金引导的同时,加大引导利用外资的力度。  从技术政策看,应以突破关键技术和开发适用技术为重点,通过实施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促进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和推广应用,以及电子信息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促进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资"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  从人才政策看,应抓住人才吸引、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加大政府对电子信息产业人力资本的投入,完善多层次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普及电子信息技术教育,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引进、流动与激励机制。  2.结构政策方面  从企业结构看,应在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发展一批主业突出、品牌名优、具有持续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并以大公司为核心带动中小企业群的发展。  从区域结构看,政府应该完善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发展规划,重点加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福厦沿海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等产业基地的规划建设,同时,因地制宜地制定落实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区域发展政策,重点完善财税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法制进程;完善财政体制和政绩考核制度,推动跨行政区域协作。  3.需求政策方面  从引导国内需求看,应抓住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契机,从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三个方面加制定完善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政府采购协定》前后的不同制度要求出发,研究完善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促进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政策,应通过加强引进外资和提高我国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通过建立和完善应对国外非关税壁垒的预警机制,改善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外部竞争环境;同时,加强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激励机制,努力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
其他文献
银行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其正在向市场化、网络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这要求银行从业人员,尤其是柜员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知识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的金融服务。由此
In this paper improvements on signalprocessing are achieved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sof H-F radar system, being unobtainable by the con-ventional signal proce
A new adaptive morphological filter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filter utilizes the omnidirectional structuring elements and morphological open-closing or cl
就目前环境经济学的污染控制领域来说,国外学者对污染控制的各种方法手段进行了许多研究,排污权与排污权交易方面的理论研究也有了一定的深度,一些西方国家在其环境保护的实
“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学的一种方法、手段,是在长期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何谓“问题”?人们对这个概念缺少必要的探讨,日常生活中“问题”又是个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涵义。涵义不清或语义分歧的“问题”,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的现实层面上,常呈现为经验化、个案化及分散化特征,影响了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不利于思想政治教学在实践中纵深发展。因此,探究“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我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在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良性运行的多方面、多层次的作用使人们开始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关注如何
本文以中国所遭遇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反倾销案例中的定价环境成本缺失问题为切入点,以环境成本内部化为分析理论基础,对传统的产品定价方式和关税加以调整。运用一般均衡分析原理
少数股东保护制度是解决股东平等理念和公司有效控制之间冲突的折衷产物,也是公司制度长期追求效率与公平之间均衡的必然结果。各国现代公司法及证券法对此均有明文规定。我国
家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中国出现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有经济,据估算,规模在20万亿人民币。中国民有企业开始入经济"禁地",如余融、能源
A new method of single sample polar-ization filtering is proposed.The algorithm is fast andsuitable for the polarization processing of stationaryor nonstation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