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虎文化是流行于中华大地上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文化,各民族各地区都对虎和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有所涉及。从远古的称谓到后世的虎文化象征,从古老的祭祀到流传至今的各种仪式,人们对虎勇猛的崇拜与虎危害的反抗等等始终是虎与虎文化令人魂牵梦绕的特色。虎文化中的白虎文化在汉族、土家族、彝族中都有各自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本文主要就湘、鄂西土家族的白虎文化试言一二。白虎文化作为古代巴人的文化标志,始于湘鄂渝黔边的巴人。据传廪君的魂魄化为白虎,而当地巴人认为虎会吃人,于是巴人中的人祀之风盛行,随着移风易俗人祀逐渐演变为牲祭,祭祀廪君也变为近世鄂西清江一带的崇虎敬虎。而在当地深受人祀和虎害的民众也在迁移中形成了毗邻而居湘西酉水流域的赶白虎。白虎文化伴随着土家族的形成,成为了湘鄂渝黔边区土家族的民族文化。白虎文化与土家族中流传相关的传说、举行的信仰仪式以及著名的大型活动——摆手舞、茅古斯与跳丧舞等息息相关,最终形成如今土家族不可或缺的民族文化。可以说在历史长河中白虎文化、信仰已经融入土家族民众的生活之中。湘、鄂西的土家族,因为地域、历史文化以及对待白虎的观念的差别,其背后的白虎文化的表现形式、内容也是大相径庭。不过也正是由于这种同源异支的文化,在历史上凝聚了土家族民众的内心,在土家族形成过程中传承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在生活中规范了土家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