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IT行业不断崛起而传统传媒纷纷转型的今天,书本电子化的浪潮也出现在了教育领域中。目前,中国教育产业加快了信息化的进程,大力推进“无纸化”教学,推出电子书包等新型教育媒介。因此,以往纸质书本的版面设计经验已经不再适用,亟需找到新的界面设计方法,在符合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喜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升阅读效率,同时增加阅读趣味。以上述为背景,文章共有两大目标:通过采集眼动信息,准确地判断阅读人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节图文界面,使得同一文本能自动调整为与阅读者的习惯和能力最匹配的适应性界面,是本次研究的产出成果;找出不同年级小学生之间阅读行为的眼动差异,并以此为根据,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总结归纳电子图文设计原则,是本次研究的最终目的。文章通过2次眼动实验,证明了小学生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长,阅读能力会有飞速的发展,且不同年级之间的水平存在断层,具有相当的差距;即使是同一年级学生个体之间,其阅读能力也存在较大差距。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体现在阅读的速度加快和质量增长两个方面,是综合的成长。一般来说,速度与质量息息相关,这一与小学生的脑部发育有关,二与其不断锻炼和增长的知识水平和思考方式有关。根据阅读能力差距的事实,文章得出了“阅读能力越低,界面越简单、好用;阅读能力越高,界面越丰富、有趣”的总设计原则。同时,研究根据各眼动指标的心理学意义,完成了通过眼动数据推导图文界面因素设计相关表现的部分。文章通过对正式试验的眼动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了评判小学生综合眼动能力的两大指标——眼跳次数和回视率。通过被试分布的集群情况,将坐标系分成四大区域,得出了4种类型的阅读者,分别为:“事半功倍型”、“慢条斯理型”、“急于求成型”和“仍需努力型”,并得出各类型眼动指标数据的区间。根据4种不同阅读类型的特点,文章总结了图文界面的设计原则。针对4种不同类型的阅读者,较详细地规定了图文界面中各要素的状态,对文本长度、干扰项、布局复杂度、文字大小等重要的界面构成因素都进行了一定的规范。根据输出的设计原则,文章设计了4张符合不同阅读类型的电子图文界面。首先进行界面结构和交互设计,基本实现设计原则表格中各个元素的应有状态,搭建起界面的“骨架”,确定界面基本布局和交互方式;然后在符合儿童审美和可用性的前提下进行视觉设计,用缤纷的色彩和活泼的元素,创造出轻松的氛围,让小学生能保持兴趣和注意力。设计输出检验的结果证实了每张电子图文界面对相应阅读类型人群的有效性,从而推导出设计原则具有较高的参考性。最后,文章使用眼动仪The Eye Tribe及XAML语言、C#语言进行IGS程序编写,对程序逻辑进行了阐释和可视化处理,基本实现了基于眼动数据的图文界面适应性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