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性转换剂DBU催化偶联制备生物柴油和甘油二酯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济发展刺激能源需求持续高速增长,在环保呼声日益高涨的大背景下,生物柴油作为可再生生物基燃料以其卓越的环保性和易用性备受瞩目。传统化学法生产生物柴油存在着成本高、生产过程不环保以及副产物甘油不易回收的问题。本文以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作为催化剂和反应溶剂制备FAEE(生物柴油)和甘油二酯(DAG),并研究了直接利用生物柴油的副产物甘油,将其转换为高附加值的DAG,建立起一系列方法以分离、回收和重复使用DBU,实现生物柴油制备过程及其副产物高附加值转化过程的偶联;在优化生物柴油制备条件的基础上,对DBU催化大豆油与乙醇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DBU催化粗甘油与大豆油转化为DAG的环节中,研究了反应温度对甘油解反应平衡的影响以及对DAG分子内酰基转移的影响。
  首先,在DBU催化大豆油与乙醇发生酯交换反应的过程中,用单因素法优化了醇油摩尔比、DBU-油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4个反应条件:当nEtOH∶nOil=12∶1,nDBU∶nOil=2.0∶1时,在70℃下反应2h,得到FAEE的产率为97.9%。表明在大豆油与乙醇发生酯交换反应中DBU的催化性能良好。在此基础上,对醇油摩尔比、DBU-油摩尔比、反应时间3个因素进行了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当nEtOH∶nOil=13.8∶1,nDBU∶nOil=1.4∶1时在70℃下反应1.9h,得到FAEE的实际产率为98.6%。同时,利用在55、60、65和70℃四种温度条件下得到的FAEE产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经数学处理得到Arrhenius方程:v=561.31e-16.763/RTCTAG0.7,其中表观反应活化能为16.76kJ mol-1,指前因子为561.31mol0.3mL-0.3min-1,反应级数为0.7。
  在DBU催化大豆油与甘油发生酯交换反应的过程中,先用单因素法优化了大豆油-甘油摩尔比、DBU-甘油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4个反应条件:当nOil∶nGlycerol=2.0∶1,nDBU∶nGlycerol=2.5∶1时,在130℃下反应25min得到DAG在体系中的含量为67.6%,其中1,2-DAG占89.3%,1,3-DAG占10.7%。表明在大豆油与甘油发生的甘油解反应中DBU的催化性能良好,其催化产物对1,2-DAG有明显的偏向性。在单因素优化结果的基础上,对大豆油-甘油摩尔比、DBU-甘油摩尔比、反应时间3个因素进行了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当nOil∶nGlycerol=1.8∶1,nDBU∶nGlycerol=2.5∶1时,在130℃下反应32.4min得到DAG在体系中的实际含量为67.8%。
  其次,研究建立了催化剂DBU从FAEE制备体系分离、回收和再利用的方法,将FAEE与DAG的制备过程通过对DBU的回收和再利用偶联起来。当制备FAEE的反应结束时,DBU完成与产物的分离恢复至非极性状态后,直接在体系中加入大豆油使其与粗甘油反应以生成DAG,并对该过程的反应条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结果表明:当FAEE制备环节结束时,偶联体系的DBU与粗甘油的摩尔比约为2.04∶1;当产物DAG的最高含量为62.3%时,油-甘油的摩尔比为2∶1,反应时间30min,反应温度130℃;DAG产物中1,2-和1,3-DAG所占比例分别为84.7%和15.3%,DBU的催化产物DAG对1,2-DAG具有明显的偏向性。
  再次,探究了DBU催化的甘油解反应平衡所需时间与反应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30、150和180℃下,DAG含量达到最高值所需的时间分别为30、25、20min;DAG含量趋于稳定的起始时间范围在40~45min,表明升温可缩短甘油解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有利于目的产物DAG含量快速达到稳定状态。
  考察了反应温度对DAG产物选择的影响,以及反应温度与DAG分子内部酰基转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需时间的关系。在130、150和180℃下温度下,截取60~240min时间段,通过1,2-DAG所占比例的均值表征温度对1,2-DAG含量的影响程度,1,2-DAG含量的均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明温度升高有利于DAG产物向1,3-DAG转化。截取60~240min时间段,通过1,2-DAG所占比例的标准差表征温度对DAG分子内部酰基转移平衡的影响程度,1,2-DAG含量的标准差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明提高温度有助于缩短DAG分子内酰基转移达到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
  最后,分别在3种体系中(FAEE制备体系、DAG制备体系和偶联体系)考察了催化剂DBU重复使用的催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在FAEE制备体系中,催化剂DBU重复使用了10个周期,得到FAEE产率的均值为95.5±3.3%,重复使用8次以内FAEE产率无明显下降;在DAG制备体系中,催化剂DBU重复使用了5个周期,DBU的回收率为97.3±1.0%,DAG含量的均值为67.4±0.5%;在偶联体系中,催化剂DBU重复使用10个周期,DBU的回收率为97.1±0.9%,产物FAEE产率和DAG含量均值分别为97.1±1.1%和60.9±1.0%。
  综上所述,本文的结果表明DBU能够催化酯交换反应和甘油解反应制备FAEE和DAG,其能够重复使用的特性使偶联生产FAEE和DAG,并将FAEE副产物粗甘油转化为高附加值的DAG成为可能,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物柴油成本过高、市场竞争力不足的现状,对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具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在“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愈演愈烈的国际背景下,中国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市场环境。新型冠状肺炎在全球的大流行,也说明了整个世界经济随时要面临着纯负向的外生冲击考验,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同时,近年来随着国内劳动力、土地以及原材料等要素价格上升,依靠原有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拓展对外贸易的传统路径将难以为继。在目前的状况下,转变贸易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提
学位
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效地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团队及组织创新绩效的实现源于个体创新,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要依赖于企业的研发人员,研究提升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途径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从社会交换理论入手,从满足员工需求的角度来调动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期提高研发人员创新绩效,这一角度忽视了员工的内
学位
可持续运输被视为运输能力,它以促进近代和后代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并限制负面环境影响的方式,保证个人和货物的流动性。只要运输获得全球支持,以改变和减少其负面外部影响,运输就可以帮助应对现代挑战,包括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交通事故,空气和噪声污染,浪费的时间以及与温室气体有关的气候变化排放。但是,目前,运输车辆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往往会对可持续性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必须权衡增加流动性的好处与社会,环境和经济方面
学位
茶虽然只是一种植物、一种饮品,但在中国文化的整体中,却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与文化内涵。茶作为饮品,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的历史过程。而作为“文化”,则介入了儒、道、释诸家文化的整体建构,又与不同的“境界”相联系,而体现了中国美学独特的审美趣味。“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它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终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追溯这一文化的历史过程,则初为道家思想所开蒙,继为儒家思
学位
脓毒症(Sepsis)是因感染或感染因素而导致的宿主反应失调所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临床创/烧伤和感染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临床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表现为过度的炎症反应/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和免疫抑制(immunosuppression)两个阶段,二者可能同时存在,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占据主要地位。脓毒症早期主要表现为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的
学位
过渡金属碳化物(TMCs)和过渡金属氮化物(TMNs)由于其优越的物理性能和化学反应活性,在能源储存与转换、超级电容、燃料电池和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引起相当大的关注。特别是,TMC s/TMNs潜在的催化性能已经激起广大科研工作者浓厚的兴趣。大量的研究表明TMCs/TMNs自身拥有与贵金属相似的催化行为,并且有望替代稀缺的贵金属催化剂。此外,在低温燃料电池的催化反应中,TMCs/TMNs负载微量Pt
学位
本文对居间能带太阳能电池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将其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单个量子点的电子和光学性质的研究,其中对超晶格结构中的量子点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第二部分对太阳能电池器件进行建模,并对居间能带太阳能电池进行了参数优化的研究。作为膜层厚度和能带平整度的函数,对居间能带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进行了研究,其中能带平整度由居间能带层的包裹层掺杂浓度控制。研究了在GaAs点阵中嵌入的自组装InAs量子点
学位
近年,为响应城镇化建设、加快国家经济转型与平稳发展,中国持续加大对黄土地区“平山造城”、“治沟造地”、“固沟保塬”,以及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削坡建房、平山造地、切坡造路等工程活动持续增加,黄土边坡数量与日俱增。但黄土地区地质环境极为脆弱,区内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气候干燥且降雨集中,因而成为中国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  以往针对降雨等给水条件下黄土边坡失
学位
在多源风险与多边扰动下,恢复力是维持系统状态和服务的必有特性,生态脆弱区尤为如此。从最具操作性的景观尺度探究该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理论上对于揭示人类活动变化对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影响机制,实践中提出社会—生态景观的适应性管理策略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典型生态脆弱区——陕西省米脂县为例,将地理学与景观生态学强调的“格局—过程—尺度”基本理论与方法整合应用到生态脆弱区社会—生态景观系统的研究中,按照
学位
微生物群体感应是微生物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语言”,微生物可以通过感知环境中信号分子的变化来控制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其生理活动,是微生物行为社会化的一种体现。因此,近年来群体感应越来越被微生物相关学科的研究者所关注。不同微生物之间交流的“语言”不同,因此,在其群体感应过程中的化学信号分子也有所区别。革兰氏阴性菌之间交流的化学信号分子是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cylated homoserine l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