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筋束骨”对距骨骨软骨损伤载荷作用的研究

来源 :云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传统“筋束骨”理论,通过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踝关节外侧不稳与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力学关联,探寻下胫腓联合和外侧副韧带共同维持踝关节稳定的相关性,通过有限元仿真技术印证传统“筋束骨”理论的现代可行性和适用性,为临床筋骨疾病的治疗提供借鉴思路。方法:选取29岁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1名,拍摄右下肢64排螺旋CT,层厚0.6mm,得到图像1007张,导入MIMICS16.0及Geomagic studio2014软件中进行图像处理,完成踝关节三维实体模型,根据踝关节的解剖结构,通过Hypermesh13.0和MSC.Patran/Nastran2012软件建立软骨、肌腱等踝关节骨骼附属物,同时对模型划分网格,完成踝关节精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本研究建立4组不同程度韧带复合体损伤(保留韧带的空白组、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损伤组、下胫腓联合复合体损伤组、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及下胫腓联合复合体同时损伤组)的有限元模型,每组模拟踝关节抽屉试验、内翻应力试验、外旋应力试验三种工况,记录踝关节垂直载荷下胫距关节面承受的压力面积、等效应力大小、距骨位移情况。结果:1.模拟前抽屉试验,随着向前牵引力逐渐增加,各组胫距关节面等效应力、距骨等效应力、距骨位移也随之增加,而胫距关节面等效应力和距骨等效应力在向前牵引力40N~100N间增速相对较快,100N之后胫距关节面应力增长放缓,距骨位移则是在向前牵引力40N~100N间增速相对缓慢,100N之后距骨位移增速变快;空白组的胫距关节面压力面积在牵引力100N之后降幅减缓,而其他三组韧带损伤组的胫距关节面压力面积依然降幅较为显著,在100N之后下胫腓联合复合体损伤组、外侧副韧带联合体损伤组、下胫腓联合复合体及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同时损伤组对应的胫距关节面压力面积均小于空白组;2.模拟内翻应力试验,各组胫距关节面等效应力值约12.3MPa~16.0MPa,其中下胫腓联合复合体损伤组胫距关节面等效应力最大,空白组最小;各组距骨等效应力值约22.0MPa~25.2MPa,其中下胫腓联合复合体及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损伤组最大,空白组最小;各组胫距关节面压力面积约368.5mm2~453.2mm2,与空白组相比,其余各损伤组对应的胫距关节面压力面积均有所减少,其中下胫腓联合复合体损伤组降幅最大,约-18.7%;各组距骨位移值约6.75mm~8.46mm,与空白组相比,其余各损伤组对应的距骨位移均有所增加,其中下胫腓联合及外侧副韧带损伤组增幅最大,约25.3%。3.模拟外旋应力试验,各组胫距关节面等效应力值约12.4MPa~19.5MPa,各组距骨等效应力值约23.6MPa~37.3MPa,其中下胫腓联合复合体及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同时损伤组最大,空白组最小;各组胫距关节面压力面积约368.1mm2~431.6mm2,相对空白组,其余各损伤组对应的胫距关节面压力面积均有所减少,其中下胫腓联合复合体及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同时损伤组降幅最大,约-14.7%;各组距骨位移值约7.83mm~12.50mm,相对于空白组,其余各损伤组对应的距骨位移均有所增加,其中下胫腓联合复合体及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同时损伤组增幅最大,约59.6%。结论:1.下胫腓联合复合体及外侧副韧带复合体通过限制距骨位移,减轻胫距关节面应力,降低距骨等效应力共同维持踝关节生物力学稳定性。2.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损伤更容易发生踝关节不稳,出现距骨稳定性丢失及踝关节平衡打破,导致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发生。3.现代骨科学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时应遵循中医传统“筋束骨”原理,通过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及下胫腓联合复合体,重新分配距骨软骨表面的机械应力,从而延缓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进展。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针刀治疗气滞血瘀型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针刀疗法进行对比,探讨其在缓解疼痛、降低复发率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今后的临床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昆明市中医医院骨科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TLTPS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两组各33例,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两组各脱落3例,最终
目的:体内体外实验相结合,体内实验探讨黄芩苷对缺血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设计体外实验探讨缺血缺氧状态下内皮细胞水肿、内皮炎症与JAK2/STAT3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第一部分——体内实验探讨黄芩苷对缺血性脑水肿大鼠的保护作用——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通过比较神经行为学评分比值的变化、脑梗死面积大小、脑组织皮层区超微结构以及病理学形态变化,评价黄芩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
目的观察推拿后幼鼠脑白质内环状RNA mmu_circ_0001724的表达情况,探索其在推拿治疗脑瘫幼鼠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72只新生Sprague Dawley(SD)幼鼠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只。一组随机分为正常组(n=18)和假手术组(n=18);另外一组采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缺氧法制备模型,所有模型于P1(造模当天记为P0以此类推P1、P2、P3……)进行翻正实验验证模
目的:观察柴葛饮对社区获得性肺炎风热犯肺型的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评价柴葛饮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70例昆明市中医医院(呈贡院区)急诊科社区获得性肺炎风热犯肺型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服“柴葛饮”水煎剂,观察疗程为7天。研究时间为2020年
目的:运用古今医学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将“肝郁脾虚”作为病机切入点,初步探讨逍遥痛泻方联合使用匹维溴铵在治疗肝郁脾虚证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IBS-D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76例患者病例并分别按照中西药联合治疗和西药治疗方法队列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患者需满足条件:2020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的制备过程,及其抗真菌活性和对NKT细胞的激活作用,并研究合成溶血磷脂酰胆碱衍生物对NKT细胞的免疫活性作用。同时以美洲大蠊为主药,制备了复方美洲大蠊片,并对其质量标准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取溶剂对美洲大蠊进行提取。运用微生物测定方法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不同的美洲大蠊提取物对NKT细胞的激活作用。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目的:通过观察宁心柔肝针法联合甲巯咪唑治疗心肝阴虚型甲亢患者,并且与仅口服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相对比研究,观察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初步探讨“宁心柔肝针法联合甲巯咪唑治疗心肝阴虚型甲亢”的临床价值以及其存在的不足,为针灸治疗甲亢提供新思路及方法。方法:通过筛选符合诊断标准的64例心肝阴虚型甲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西药甲巯咪唑,每次10mg,每
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临床治疗具有局限性以及副作用大等缺点,因此寻找廉价、副作用小且高效的治疗药物尤为重要。本研究利用TPC-1细胞株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复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移植瘤模型,观察熊果酸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移植瘤,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熊果酸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揭示熊
目的:观察泽桂五子方联合西医治疗对湿阻经络型痛风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观察指标的影响,明确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经验方的开发提供一定依据,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温阳化气”辨治痛风性肾病的优势。方法:选择西医诊断符合痛风性肾病、中医证属“湿阻经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68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同期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泽桂五子方”颗粒。治疗一个疗
目的通过对比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注射和常规取穴法穴位注射在改善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活动度、功能障碍程度以及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旨在探讨出一种疗效更高的穴位注射疗法。方法选取在云南省某三甲医院风湿科就诊并符合纳排标准的72例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和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局部取穴法进行穴位注射,治疗组实施子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