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信任及其在中国的建构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6165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告完成,中国法治建设的重心开始从法律制定阶段转移到法律实施阶段。但判断一个国家的法治成功与否的标志,不仅在于其具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法律程序等“硬件”设施,更需要民众的法律感情、法律意识等“软件”支撑,即需要民众发自内心的对法律的信任与对法治的认同,而这种认同与信任则是建构与维持法治秩序的原动力。当前中国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断裂、制度失序、人格失范等因素综合作用引发社会信任危机,而在社会信任危机的所有表现形式中,法律信任危机是最为致命的危机形态。因为现代社会是以法律为主导机制来解决纠纷、型构秩序、实现正义的文明社会样态。而法律信任作为建构法治秩序的支撑性因素,其为法律的有效运行、法律效力的实现和法治秩序的维持提供动力。法律信任因其具有法治观念凝聚功能、法律行为激励功能、法律价值整合功能而肩负着建构法治秩序化解社会信任危机的重任。重建社会信任的着力点在于建构起民众对法律的信任,必须使社会成员把对其他人的信任建立在对于法律制度、法律程序和社会规范的信任基础之上。因此,如何建构起法律信任成为法治秩序建构的首要任务。我们认为对于深处全球化时代与社会转型背景之中的中国法治而言,必需运用程序正义理论来指导法律信任的建构,因为法律信任不仅仅是民众对法律的一种认同与信赖的主观心理态度,更是一种程式化、制度化的行为模式。现代法治在本质上是规则之治,法律规则承载着民众对自由、秩序、人权、正义等法律价值的理性期待,民众对法律信任的建立是以制度化的法律程序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现代法治不仅是规则之治,而且是“程序之治”。现代法治的精义在于限制国家权力与保障公民权利。而正当程序是保障公民权利与限制国家权力的一种最为重要的功能化机制。因此,经由正当程序来整合协调不同社会群体、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在全社会凝聚起法治共识,走程序法治的法治现代化道路成为当前中国法治应对社会转型与民众对法治秩序期待的理想路径。而在当今中国社会,作为法律信任典型形式的司法公信力的下降乃至丧失已然成为阻碍中国法治进程的顽疾,基于此,我们认为以程序正义理论为基础,经由正当程序来提升司法公信力已经成为当前司法乃至法治建设事业的重点。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利用"3岁-6岁幼儿受教育基本状况"基础数据,探讨新疆维吾尔族3岁-6岁幼儿家长教育期望状况,从学历期望、职业期望和能力期望三个方面研究维吾尔族家庭教育期望问题。维
目的:对外伤性血气胸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30例外伤性血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胸腔闭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每一位汉语教师都应该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汉语学习风格,展开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为了达到自己最佳的学习效果,也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
<正>新华社郑州6月13日电6月11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河南调研时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
亲子游戏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高质量的亲子游戏有助于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同时有利于婴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本文以上海市杨浦区早教中心的亲子游戏为例,探讨一对一式
当前对中国入境移民政策的研究分散而缺乏系统性,迫切需要对其现状进行基础性梳理,本研究旨在分析当前中国入境移民政策的现状,并发现其面临的问题。在结合国际移民理论和公共政
采用接触氧化工艺代替传统A2O工艺中的活性污泥法来处理皮革废水,研究缺氧HRT、好氧HRT、混合液回流等因素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COD、氨氮以及TN分别为5509
广州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广东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集聚中心,一方面主要得益于社会的解放和思想的自由,另一方面得益于广州市委、市政府开明的态度和宽广的胸襟。近几
通过分析孙文与戴季陶的文本,说明孙文与戴季陶对儒家的态度,儒家化三民主义的核心观点与逻辑,及三民主义是如何转向儒家化的,并在结论中说明为何儒家化三民主义会成为国民党当权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阐述心理弹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含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经过相关资料的收集,并做统计分析,探索高中生心理弹性的特点,以及心理弹性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