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导向下小城镇滨水空间规划策略研究——以恒口示范区为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ster6352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城市选址中就有“依山者甚多,亦需有水可通舟楫,而后可建”的说法。城市变迁过程不难发现河流与城市共同成长的诸多优秀案例。城镇临水而建,沿河发展,“先安居再乐业”的思想渐渐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滨水小城镇的发展道路与大城市有所不同,丰富的资源如曲折多变的岸线,充沛的水量,良好的植被,优美的自然景观是滨水小城镇所拥有的优势发展条件。  陕南地区地处秦巴山区,整体自然环境优越,汉江支流众多。水资源对陕南地区小城镇的发展有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是小城镇规划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由于地处山区自然灾害频发,陕西省政府提出陕南生态移民搬迁计划,实施避灾扶贫搬迁县域经济发展。更加优化自然环境。  在新政策形势下,发展以自然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小城镇是建设小城镇滨水空间的关键。滨水空间规划影响着生态格局安全及小城镇的整体功能格局,是城市滨水岸线的重要因组成部分。在小城镇整体发展规划、特色小城镇空间建设方面显示出突出鲜明的作用。作为汉江主要支流的月河流域上游的小城镇,以接纳和安置移民为主要目的,必然带来对滨水空间的改变和利用,使当地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文章从水域的保护、整体空间的优化,建筑形态、密度的控制,道路衔接及防灾减灾方面做出了针对陕南地区的一些策略及思考。  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城市滨水空间与城市发展的历史,结合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小城镇案例,总结归纳小城镇与水的诸多规律。然后分析了我国陕南地区城镇滨水空间的自然特点,综合移民搬迁情况,提出一些在新型城镇化导向下陕南小城镇滨水空间的发展策略。最后结合恒口示范区的宏观、中观、微观的项目实例,提出了在规划中针对项目的规划策略。
其他文献
一个建筑诞生在一个特定的场所,就应该反映外部环境赋予的特质,准确描述和完整把握具体场所精神,这样对于理解和创造建筑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设计应考虑基地环境的作用
农村劳动力与农业用地的关系是影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针对乡村规划,尤其是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的研究中,对“人-地关系”特征的相关成果却非常缺乏,简单化的居民
历史研究和建筑实践的关系在建筑学领域一直是一个重要议题。在1953-1965年间的政治意识形态背景下,针对这一议题中国建筑研究室曾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中国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虚拟与现实在城市中的融合与碰撞是这个时代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时代为人们开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新世界。在这
商住结合建筑的发展伴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以不可阻挡的势态在国内的大部分地区迅速生长和蔓延。它将住宅与商业建筑结合起来,复合为一个整体,有效地节约了城市土地资源、提高
21世纪,以中国城镇化为标志,世界真正进入“城市时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源于自身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近年来,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自然生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阶段,大城市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用地规模都在不断地增长,各地都以建设城市新区和新城以适应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新时期,我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使许多高校通过合并,组建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大学。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些大学凭借合并优势,综合实力
本文定义的民族主题公园,是现代主题公园形式与现代民族文化旅游形式共同发展的交汇产物;是一种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现代公园形式;以同时满足旅游者游乐和开发商商业目的,把某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