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鼠卵巢早衰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le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指女性在40岁之前,卵巢中卵泡储备耗竭,卵巢功能衰退的一种疾病。近年来,POF的发病年龄逐年降低,发病率持续上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4-乙烯基-1-环己烯二环氧化物(4-vinylcyclohexene diepoxide,VCD)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一种环境污染物。研究显示,VCD可诱导卵巢中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数量显著下降,从而造成卵巢早衰。因此,VCD常被用于诱导卵巢早衰动物模型的建立,但是VCD靶向卵巢中的原始和初级卵泡造成其数量下降的机理尚不明确。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是来源于新生儿脐带组织中的一种干细胞,研究发现UCMSCs对卵巢早衰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其具体治疗机制尚不清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IGF1R/Akt/mTOR信号通路与哺乳动物的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发育密切相关。但IGF1R是否是VCD影响卵巢中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发育的靶点,以及UCMSCs对卵巢早衰的治疗作用是否与IGF1R相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腹腔注射VCD诱导建立POF小鼠模型,并利用UCMSCs治疗POF小鼠,通过检测卵巢内IGF1R的表达变化,颗粒细胞增殖和抗凋亡,激素分泌等颗粒细胞功能,以及IGF1R/Akt/mTOR通路激活情况,研究UCMSCs治疗POF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应用UCMSCs治疗POF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连续15天腹腔注射VCD,可以诱导小鼠出现发情周期紊乱,卵巢内卵泡数量显著下降及外周血雌激素显著下降等卵巢早衰症状,对小鼠体重等无显著影响;在15天建模期间小鼠卵巢中的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有腔卵泡数量显著减少,卵巢中IGF1R的表达量随注射天数而降低。结果表明,连续15天腹腔注射VCD可以成功构建小鼠卵巢早衰模型。(2)500μM VCD处理人卵巢颗粒细胞(KGN)细胞24h后,显著增加KGN细胞凋亡比例,引起的细胞周期分布紊乱同时促进了 KGN细胞的自噬;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VCD下调KGN细胞中IGF1R的表达水平,抑制mTOR和Akt磷酸化水平,进而发挥对KGN细胞的毒性作用。(3)利用脐带组织块法培养法分离UCMSCs,UCMSCs呈成纤维样,梭形,生长增殖正常;所分离的UCMS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阳性标记物CD105和CD90,而不表达CD34、CD45以及HLA-DR;此外,所分离的UCMSCs具有成脂、成骨及成软骨三系分化能力。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UCMSCs来源外泌体(UCMSCs-EXOs),透射电镜下UCMSCs-EXOs呈现典型的杯状或盘状囊泡,直径在100-120 nm,纳米粒子跟踪分析显示检测悬液中原始颗粒浓度为1.24×109个/mL,Western Blotting结果进一步确认UCMSCs-EXOs表达CD9、CD63以及TSG101表面标志蛋白,符合UCMSCs-EXOs鉴定标准;此外,外泌体测序结果显示外泌体含有丰富的miRNA。(4)卵巢早衰小鼠尾静脉注射UCMSCs后,与未治疗组小鼠相比,UCMSCs组小鼠发情周期恢复正常,卵巢中各级卵泡数量显著上升,卵巢中凋亡细胞数量减少,外周血雌激素水平显著上升,同时,卵巢中IGF1R表达水平上升;结果表明UCMSCs可以改善由VCD造成的卵巢功能损害,减少颗粒细胞凋亡,恢复IGF1R表达水平,挽救卵巢储备。(5)UCMSCs-EXOs体外培养卵巢结果表明,UCMSCs-EXO增强卵泡对VCD的抵抗力,促进了原始卵泡的生长;UCMSCs-EXOs与VCD共处理KGN细胞24 h后,显著恢复了 VCD导致的细胞活力下降,改善了 VCD引起的细胞周期分布紊乱,同时减少了 VCD造成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UCMSCs-EXOs上调KGN细胞中IGF1R的表达水平,促进Akt及mTOR磷酸化水平,进而实现对KGN细胞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引起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的一种主要致病菌,小麦赤霉病每年给我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禾谷镰刀菌在侵染植物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毒素,不仅造成小麦产量损失,还严重降低小麦品质,影响食品安全。由于植物中缺乏天然的抗赤霉病种质资源,所以从禾谷镰刀菌关键致病基因中筛选具有抗赤霉病功能的RNA干扰片段,对于通过转基因技术
学位
学位
大熊猫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秦岭大熊猫是大熊猫的重要亚种种群,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遗传特性,与其他地区大熊猫相比,秦岭大熊猫则更为珍贵和濒危。间充质干细胞是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和细胞治疗领域中的理想种子细胞,是最有保护价值的大熊猫种质资源。本试验通过分离秦岭大熊猫骨髓、牙髓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形态特征、干细胞特性以及多向分化潜能进行检测;同时利用HE染色观察大熊猫胎膜组织学结构,分离
学位
叶绿体转化技术因其高效表达及生物安全性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越来越多的双子叶中得到了应用,但在单子叶植物中进展缓慢。就水稻而言,一方面由于水稻对叶绿体转化中常用的筛选剂壮观霉素等有自身抗性;另一方面,叶绿体转化中利用频率较高的调控元件16S rRNA启动子(Prrn)在非绿色组织中转录水平较低。因此,针对水稻叶绿体转化中使用的非绿色愈伤受体,需要寻找高效的筛选标记,并结合新的有效的表达调控
学位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很多生物胁迫(如病原菌)与非生物胁迫(如低温、高盐和干旱)的侵害。这些胁迫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水杨酸(SA)和脱落酸(ABA)分别在生物胁迫反应和非生物胁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前人的研究发现ABA可以抑制SA的信号通路,SA也可以抑制ABA的信号通路。但是它们相互调控的分子机理还不是很清楚。为了从全基因组水平探究SA和ABA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我们通
学位
所有生物的最终目标是把正确的遗传信息(DNA)传递给下一代。但是DNA不断地受到各种损伤的威胁。为了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生物进化了一系列复杂的机制来修复DNA损伤。在动物的DNA损伤修复系统中,最核心的两个调控蛋白是蛋白激酶ATR和ATM,它们会分别磷酸化下游的蛋白激酶CHK1和CHK2,并进一步调控其它参与DNA损伤修复的基因。但是植物没有CHK1的同源蛋白,因此植物ATR蛋白调控DNA损伤修复
学位
乌头是毛茛科乌头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植物含有剧毒乌头碱,动物采食乌头中毒后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心脏骤停、瞳孔散大、呼吸衰竭、视觉和听觉减弱甚至丧失、肌肉强直、步态不稳等。乌头碱具有靶器官毒性,主要危害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国内外学者对乌头碱的毒性机制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能量代谢、离子通道、氧化应激损伤等方面,而乌头碱致神经细胞凋亡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内在基
学位
着眼国外网电攻防发展现状,以舒特系统为缩影,阐述了网电攻防的相关概念及技术发展情况,梳理了舒特攻击机理。在此基础上,对舒特系统的战场威胁能力进行了分析。针对舒特系统的威胁特点,提出了几点对指挥信息系统的预防措施。
期刊
学位
免疫抑制性疾病在兽医临床上普遍存在,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而针对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清除,除开发新型佐剂、新型疫苗外,免疫增强剂的研究也备受关注。女贞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甘、苦,凉;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明目的功能;主治阴虚内热,腰肢无力,肾虚滑精,视力减退。现代研究表明,女贞子含有萜类、苯乙醇类、黄酮类等多种成分,具有免疫调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