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化学肥料虽然可以保证植物的产量,但是如果长期施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土壤结构,而微生物肥料相较之下有着明显的优势。本研究从药用植株体内分离筛选内生菌,并测定各菌株溶磷(有机磷和无机磷)能力、解钾能力以及解纤维素能力。再与实验室保存的已知功能菌株一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相互之间无拮抗作用的菌株,以筛选所得的功能菌株制作混合菌悬液,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研制成亳菊高效固体菌肥,进行盆栽实验,以分析菌肥施用效果,为亳菊新型复合菌肥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本研究主要内容与结果如下:1.功能菌株筛选:利用已有的药用植物内生菌,筛选出具有促生功能的菌株,并与微生物实验室保存提的供优良菌株共14株一同对峙培养,得到相互之间无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共7株,分别是细菌菌株BS-a6、BS-a7、BS-a8、BS-a10、BS-a11、BN7以及真菌菌株BJF10作为复合菌肥研制的菌种基础制备菌悬液。2.复合菌肥研制:对四种不同载体(木炭、泥炭、花土、花生壳堆肥)及其组合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活菌数测定和保质期检测,得到载体筛选结果:花生壳堆肥基质中有效活菌数与木炭基质相持平,高于其他组合,且吸附能力较强。加之成本低,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所以本研究选取花生壳堆肥作为载体基质进行亳菊专用复合菌肥的制备。3.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对亳菊专用复合菌肥制备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选择,基于Box-Benhnken采样原理进行各因素水平的设计,建立了以复合菌肥中有效活菌数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模型,利用Design-Expert 10.0.1软件,得到最优发酵条件为:水与载体比值1.477 mL/g、温度35.137℃、发酵天数9.232 d,在此条件下模型预测的最大活菌数为2.643×1010cfu/g。4.在温室大棚内进行盆栽试验,测定了亳菊植株的主要生长指标、丙二醛的含量、叶绿素的含量以及亳菊叶片和花朵中的目标活性物质的含量后得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施用了复合菌肥后的亳菊株高、叶面积、花朵数以及鲜叶片数均有所提高;亳菊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提高了61%;测定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发现施用了复合菌肥后亳菊叶片中丙二醛含量降低了65%,提高了亳菊的抗逆性。建立测定绿原酸、总黄酮、木犀草苷、槲皮素以及木犀草素含量的HPLC方法分别对不同处理组进行亳菊叶片和花朵中的活性物质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亳菊叶片中的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41%和34%;亳菊花中的绿原酸、木犀草素、木犀草苷的分别提高了322%、323%和50%,槲皮素单体的含量几乎无变化。综合分析可知,此亳菊专用复合菌肥的施用能够提高亳菊中活性物质含量的积累,为亳菊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