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学评价研究从介绍国外教育评价理论到力图与我国教学自身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建立了我国教学评价理论和实践体系,取得了诸多成就和明显的进步。然而,在看到它积极一面的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仍然游离于教学情境之外,表现出与教学情境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致使教学评价难以反映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如何建构适应现代教学情境的教学评价体系,克服评价游离于教学之外而出现诸多“不适应”弊端,是近年来教学评价改革的中心议题。着眼于我国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评价体系,对于改进我国教学评价工作,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充分吸收了国内外教学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人与人相互理解,超越传统评价中“与人无涉”的工具理性为主旨;以尊重人、满足人、成就人的发展为目标;采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紧紧围绕“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这一主题展开以下研究:第一,解读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内涵。首先介绍了教学评价的蕴含以及教学评价的渊源与发展。在此基础上,重点解释“什么是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它是指以不同的教学情境为参照,通过适当的评价方式捕捉教学过程中变动的因素,把握不同情境中主体的某些特定行为,并对其做出合理地价值判断,以满足不同情境中主体的不同需要。在明确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内涵的基础上,又分析了它的多维表征和评价要素。第二,透视教学评价实践现状。为了解教学评价实践现状,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评价态度和认识,了解他们实施教学评价的情况等。经过调查发现,教学评价经历了这些年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诸多“不适应”问题。比如,评价方案设计不符合主体需求、评价方法选取不适合教学条件、评价实施不适应教学发展等。通过深度分析,这些“不适应”问题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务之急,建构适应现代教学情境的评价体系是解决教学评价现存问题的必然选择。第三,明确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价值立场。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是一种基于人与人相互理解,超越“与人无涉”工具理性的评价观。它以“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增值性评价理论、CIPP评价模式、情境认知理论和社会生态学思想作为理论依据。它主张评价应该从情境无关走向情境关联、从价值中立走向价值负载、从管理控制走向理解适应、从限定孤立走向和谐共生。它的核心理念体现在:以评促成长、以评促民主、以评促理解和以评促真实的理念。第四,设计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此指标体系设计以教学评价新理念为引领,强调指标的适应性、生成性和开放性,为教师教学提供可能而非限制。设计时指标选取遵循SMZRT原则,标准设置讲究“布白”、“范围”划分和“度”的原则;然后,根据教学情境发展的不同阶段:运作前期、运作中期和运作后期,采用分析法、特尔斐法等方法,选取最能符合不同情境中教师需要的指标项目,确立了预期评价指标、过程评价指标和成果评价指标;接着,采用层次分析法为每项指标进行赋权;最后,本研究将繁多的评价方法根据情境需要进行归类:预期评价方法、运行评价方法、成果评价方法和全息评价方法,为末级指标提供了较为适用的评价方法。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框架,使用案例分析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此框架只是为教师教学评价实施提供蓝图和专业支持,在具体实施中,根据情境变化和主体需求,评价主体基于理解和互信,通过协商对话的形式,对其做相应调整。第五,构建情境适应性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此体系依据霍恩斯坦的全新教育目标分类和新修订的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和行为领域学习情境。针对这四个领域的各自特点,评价主体通过民主协商的形式,共同建构适应不同学习领域的评价体系框架。此体系主张学生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者在一个完整的领域中进行完整的学习;外在信息或内容输入给学生,经过学习体验之后,学生成为能适应文化和环境的、有知识和能力的人;学习体验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的侧重点:认知、情感或动作技能,进行适应性评价。(1)认知领域适应性评价,客观测试适合事实性知识的评价;反应测试符合概念性知识的评价;行为测试用于程序性知识的评价;策略测试适合元认知知识评价;(2)情感领域适应性评价,使用陈述方式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采用行为观察了解学生的情感反应;利用利克特量表分析各种不同的情感目标等;(3)技能领域适应性评价,依据动作技能本质特点,协商设计情境适应性评价标准。(4)行为领域适应性评价,它不能脱离其他三个领域,而是涉及到各领域的行为评价。主要采用限制性和扩展性的行为评价方式开展情境适应性评价,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学习。第六,建立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运行“机制丛”。为了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顺利开展,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为其运行提供动力。而机制要发挥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往往需要建立多个机制共同起作用,这便形成了“机制丛”。在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中,评价信息加工机制、评价信息反馈机制、元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共同构成既具有独立意义又相互作用的“机制丛”。(1)评价信息加工机制由组织系统、存储系统和交流系统三个子系统共同组成。(2)评价信息反馈机制主要以“前置——即时——延时”方式建构而成:(3)元评价机制主要设计合理的元评价标准,确立规范的元评价程序,对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工作本身进行再评价。(4)保障机制主要由权限保障、能力保障、环境保障和条件保障共同组合而成。总之,这四种机制在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执行中相互磨合、交织、最终兼容,成为达成教学评价运行中某种平衡的力量,为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实施提供动力支持。
其他文献
依托福州江阴港铁路支线水泥土搅拌桩软基处理试验工程,探讨利用颗粒离散元方法计算水泥土复合地基在列车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工后沉降问题。首先根据原场地淤泥质土的三轴压缩
目的:比较长沙、成都两地男性青少年犯罪者及不同犯罪类型间精神障碍患病率差异。方法:抽取长沙某未成年管教所100例暴力犯罪青少年、65例非暴力犯罪青少年,成都某未成年管教
在当下中国,互联网文化已经是媒体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我们这个社会里无所不在的背景,逐渐主宰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文化研究看来,媒体文化向人们提供了构筑身份的
目的:初步修订职业归因风格问卷(OASQ)。方法:对330名大学生进行职业归因风格问卷(OASQ)的测定。结果:①修订的职业归因风格问卷总体信度达到0.93,各因子的信度在0.47-0.89之
填充墙作为非结构构件,广泛应用与现代建筑结构中。其对框架结构的影响,往往被忽视。结构设计中,对于填充墙的作用,规范仅仅采用对结构自震周期进行折减,而其对框架结构的具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路网建设的发展是城市化带来的必然结果,公路建设是否符合生态建设的理念成为必须关注的焦点所在。公路绿化作为公路建
我国的西南地区自古以来就覆盖着茂密的森林资源。民国时期,伴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国内外商品贸易的发展,西南地区的森林资源被大规模开发利用,促进了林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但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都在不断地增长。各大城市纷纷建设城市新区或新城以适应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并且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城市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治疗卵巢衰老的作用时机,分析在不同卵巢衰退阶段中药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设计中药防治卵巢衰退的临床研究提供探索性的证据。资料与方法1.1研究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近年来,水土流失、干旱、洪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持续出现,人类生存的环境呈现出日益脆弱的趋势。长江三角洲作为举世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