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层析成像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qian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中东部区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从北到南依次分布着柴达木地块、巴颜喀拉地块、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青藏高原中东部内分布着大量断层,地震频发,地壳大量物质从中部往东逃逸运移,是研究青藏高原形成与生长的重要区域,也是验证中下地壳低速区和高电导率区的重要区域。研究该区域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速度结构和物性特征,可以了解地壳上地幔顶部的介质速度和热流分布,理解壳幔结构关系,推断青藏高原的物质迁移和形变机制,对于理解大陆碰撞机制和生长过程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大量的天然地震事件波形,采用自动拾取的策略提取P波(Pg和Pn)到时数据,对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地壳和上地幔顶部P波三维速度结构进行层析成像,获取了该区域的地壳P波速度结构、Pn波速度结构和地壳厚度信息。反演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中东部区域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存在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与地质块体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壳P波速度范围约为5.2~7.2 km/s,Pn波速度范围约为7.7~8.4 km/s,地壳厚度范围约为48.0~68.6 km。地壳P波速度结构显示,该区域中下地壳存在较大范围的低速区域,上地壳与中下地壳P波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羌塘地块和巴颜喀拉地块在上地壳主要表现为高速异常,随着深度增加则逐渐表现为低速异常;而柴达木地块在上地壳主要表现为低速异常,在下地壳则表现为高速异常。柴达木地块和拉萨地块在上地幔顶部表现为较高的Pn波速度,最高约8.4 km/s,而巴颜喀拉地块和羌塘地块东部Pn波总体上表现为低速,最低约7.7 km/s。该区域地壳厚度表现出南厚北薄的特征,其中羌塘地块东部和拉萨地块地壳较厚,而柴达木地块和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地壳相对较薄。羌塘地块西部存在局部的地壳变薄现象,反映出了印度板块北向俯冲作用下的岩石圈变形特征。
其他文献
考布他汀A-4(CA-4)作为一种具有抗癌能力的天然药物分子,在近几年来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CA-4自身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过低,并且对普通细胞具有毒性等原因,在临床治
利用氨气为还原剂的NH3-SCR技术是当前控制柴油机NOx排放的重要技术,考虑到发动机实际运行工况以及SCR系统上游的DPF再生,NH3-SCR催化剂应当具有宽活性温度窗口、高的氮气选
近年来,研究表明具有非均匀层状结构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匹配,然而,针对同质非均匀层状结构材料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制备具有非均匀层状结构的同质材料并研究其组织
碳钢在石油化工行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但碳钢的耐蚀性不好,且在使用时时常会接触到各种腐蚀介质,特别是与酸性介质,这对碳钢的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也会造成重
受加工效率与成本限制,毫米级宽度的窄槽结构难以用传统机械方式进行加工,实际生产中常采用片状电极电火花成型加工的方式制得。尽管如此,此类结构在电火花成型加工中仍然存
近年水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的污染问题在社会引发了广泛关注。双酚AF(Bisphenol-AF,BPAF)作为一种新兴的EDCs,应用广且危害大,相关研究
消防救援行动经常在复杂极端条件下进行,因此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至关重要。消防靴帮面使用的阻燃防水材质、钢包头及鞋底中放置的防刺穿钢板,在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却也阻止了
研究目的:铅因其自然环境的广泛分布,生产环境的大量使用、生活环境的普遍存在,对脑发育不可逆性的神经毒性而一直成为全球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几十年来,铅神经发育毒
众所周知,分数阶微分方程初边值问题已成为广泛研究的对象,但可变阶算子属于更复杂的范畴,它的阶是某些变量函数的导数与积分.变阶算子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对这些方程初值问题
地震背景噪声方法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的地震学方法,从地震台站长时间的连续波形记录中提取背景噪声,并逐对进行互相关运算,得到的互相关函数可以近似认为是台站对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