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外输稠油特性及其掺稀流动改进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稠油黏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等特点,使其采输难度与生产成本加大,因此必须降低其黏度、改善流动性。稠油掺稀是国内外常用的降黏方法之一,但该工艺存在稀油用量大、稀油与稠油混合不均匀、甚至常因稀油含蜡量较高而影响混合油品质等问题。为此,本文围绕掺稀比与掺稀温度、加剂量与加剂温度、降黏剂复配比例三方面,研究稠油掺稀降黏、添加油溶性降黏剂及其复配剂对稠油掺稀降黏的作用效果,以期改进稠油掺稀的降黏效果,减少掺稀过程稀油用量。主要研究工作和认识如下:(1)采用相关规范标准及配套仪器设备,测试分析LD16-3S稠油与稀油的基本组成、流变与黏温特性。结果显示:稠油为普通稠油,含蜡量为0.61%,稀油含蜡量为20.47%,油样均不含水;温度升高,稠油黏度减小;温度低于30℃,稀油蜡晶析出。(2)实验研究掺稀后的黏温特性,分析影响掺稀降黏率的主要因素;实验研究加剂量与加剂温度对油溶性降黏剂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油黏度随稀油掺入量增加而减小,降黏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1#降黏剂的最佳加剂条件为1600 mg/L与40℃,2#降黏剂的最佳加剂条件为2000 mg/L与50℃,1#降黏剂对30℃下稠油作用效果更优,2#降黏剂对20℃下稠油作用效果更优。(3)配置掺稀10%稠油,改变加剂条件与降黏剂复配比例,实验研究单一与复配降黏剂的增效作用。结果显示:1#降黏剂的最佳加剂条件为1600 mg/L与50℃;2#降黏剂的最佳加剂条件为1200 mg/L与50℃;比较复配后的降黏剂在其各自最佳加剂条件下对掺稀10%稠油的作用效果,FP64降黏剂在20℃时的降黏改进效果最优,降黏率相当于掺稀比为60%时的降黏率;FP82降黏剂在30℃时的降黏改进效果最优,降黏率相当于掺稀40%时的降黏率;复配降黏剂的作用效果优于单一降黏剂的作用效果,通过对降黏剂进行复配,能在减少加剂量、降低加剂温度的同时,降低混合油黏度。(4)研究降黏减阻的管流改进效果,在模拟输送条件下,对比掺稀改进前后混合油压降,说明掺稀降黏减阻输送改进的效果。结果显示:20℃时,混合油单位管长的压降相对于稠油最多能减小97.4%,相对于掺稀10%稠油最多能减小92.3%,30℃时分别最多减小95.6%与87.9%。
其他文献
美国现象学及其美学是一种外来的哲学-美学样式,最初来自20世纪早期美国对欧陆现象学及其美学的学习,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纳粹掌权而逃往美国的欧陆流亡现象学家。在20
<正>2012年,都江堰市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在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同时,用项目化管理的办法找到了基层党建工作中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着力之处、破解之道。"自上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是心理咨询中的重要理论方法,在心理咨询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学生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重要的影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的
相对论和量子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它们的相继建立使人们对整个物理学理论基础的理解和认识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众所周知,在狭义相对论和和量子论基础之上所创建的量子场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笔者对我县现阶段"三农"问题本质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目标,把劲用在农业
近些年来,我国的兽医临床学科已经和其他的兽医学科一样,在广大的兽医临床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和前提下,兽医临床学科研究的对象以及兽医临床学科研究的内容也得到了不断地深入
<正> 互联网时代,网民面临的威胁95%以上来自木马,木马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浏览网页和下载文件,也包括垃圾邮件、IM中的链接推送。木马的首要危害人群是网游玩家及网上购物用户,
20世纪世界舞蹈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明星为中心"转向"编导为中心",编导大师成为引领舞蹈发展的风向标。他们或开启一个时代,或引领一段潮流,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后来的舞蹈格
<正>3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时指出,政府在治理雾霾等环境污染方面,决心是坚定的,也下了很大的气力,但取得的成效和人们的期
基于统计数据构建滨海地区点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和非点源(农用土地径流和畜禽养殖)污染物通量计算方法,依据地理信息将污染物排放量划分至入海河流,引入入海系数表征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