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早期发育对UV-B辐射增强及其与其它环境因子交互作用的响应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j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合运用实验生态学、统计学及电镜技术与方法,探讨了大型褐藻—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早期发育对UV-B辐射增强及与其它环境因子交互作用的响应,为明确全球环境变化,特别是UV-B辐射持续增强对大型海藻早期发育的影响作用提供科学依据。1.海带早期发育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剂量为11.7和23.4 J m-2 d-1UV-B辐射对游孢子的附着无显著影响,而当UV-B辐射剂量大于35.1 J m-2 d-1时,游孢子的附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剂量UV-B辐射组(11.7-35.1 J m-2 d-1)中的胚孢子萌发率均大于93%,而高剂量组(46.8-70.2 J m-2 d-1)的萌发率在78.5%-88.5%之间,表明高剂量的UV-B辐射对胚孢子萌发的影响显著。游孢子释放120 h后,剂量为35.1-70.2 J m-2 d-1UV-B辐射处理组中仅有极少数胚孢子发育为配子体,大部分已死亡。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的UV-B辐射下幼孢子体发生率显著降低,雌配子体克隆发生率显著上升。然而,低剂量UV-B辐射对配子体性别比、雌配子体和幼孢子体的生长率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增强的UV-B辐射能显著影响海带早期发育阶段的多项指标(如游孢子附着、胚孢子萌发、配子体和幼孢子形成等),但对配子体性别、配子体和幼孢子体生长无明显影响。2.温度和UV-B辐射对海带早期发育的交互作用5℃下,UV-B辐射(11.7,23.4和35.1 J m-2 d-1)刺激了海带胚孢子的萌发;而10,15、20℃与UV-B辐射组合处理对胚孢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除15℃下配子体发生率与UV-B辐射剂量变化无显著关系外,其他温度(5,10和20℃)下,配子体发生率随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20℃和UV-B辐射(0,11.7,23.4和35.1 J m-2 d-1)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导致了20℃下雄配子体比例和雌配子体发育率随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第30d时,10℃下各实验组中的幼孢子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其它温度下相同水平的UV-B辐射组,而20℃下雌配子体克隆的发生率较高。研究表明,温度和UV-B辐射对海带早期发育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改变了海带配子体形成、生长、发育以及幼孢子体和雌配子体的发生等发育进程。3.温度与UV-B辐射对海带配子体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温度和UV-B辐射组合处理对海带配子体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细胞壁厚度、色素体结构以及蛋白核的数量和形态变化上。5和10℃下UV-B辐射导致配子体细胞壁明显减薄,而15℃下细胞壁明显增厚。上述3个温度下,UV-B辐射组中配子体的色素体片层结构均模糊不清,且类囊体出现断裂或粘联。配子体细胞中的蛋白核数量在UV-B辐射的刺激下明显增加,UV-B辐射组中的配子体细胞中均含2个以上的蛋白核。此外,在配子体线粒体大小、质体小球数量以及产生畸形细胞的形态等方面,各温度与UV-B辐射处理组合组与空白组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综合前一章的实验结果表明,高温下UV-B辐射能刺激配子体细胞壁厚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UV-B辐射对色素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的伤害。4.营养元素(氮、磷)和UV-B辐射组合处理对海带生活史早期生长发育的交互作用UV-B辐射能显著影响胚孢子萌发、配子体形成、幼孢子体和雌配子体克隆发生,且与不同的氮、磷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配子体形成的最适条件为氮浓度N-0,磷浓度P-0且UV-B辐射水平为UVB-0;氮浓度为N-1,磷浓度为P-2或P-1,UV-B辐射水平为UVB-0时最有利于幼孢子体发生;氮浓度为N-0,磷浓度为P-1且UV-B辐射为UVB-2时是雌配子体克隆形成的最佳条件。UV-B辐射对雌配子体大小和相对生长率(RGR)影响的主效应不显著,而雌配子体的相对生长率受氮、磷浓度和UV-B辐射剂量间二维交互作用(N*P,N*UVB,P*UVB)的影响显著。海水中氮、磷浓度变化对雄配子体比例无显著影响,而UV-B辐射以及UV-B辐射与N、P浓度间的二维(N*P,N*UVB,P*UVB)和三维(N*P*UVB)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雄配子体比例。研究表明,UV-B辐射和海水中氮、磷浓度对海带早期发育阶段的交互作用十分明显,且交互作用会随着海带发育时期的变化而呈现出较大差异。5.不同光合有效辐射(PAR)强度和光质条件下海带早期发育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方差分析显示,PAR强度为35μmol photons m-2 s-1时,UV-B辐射对配子体形成、雌配子体发育和叶绿素含量的不利影响最小,且对雌配子体克隆的发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利于幼孢子体的形成。光质与UV-B辐射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配子体形成、雌配子体发育、幼孢子体和雌配子体克隆发生及叶绿素a的含量。与白光相比,蓝光能显著缓解UV-B辐射对配子体发生率、雌配子体发育和叶绿素a含量的不利影响;红光下UV-B辐射对配子体发生率的不利影响小于白光,却加剧了UV-B辐射对雌配子体发育和叶绿素a含量的不利影响;绿光对海带早期发育最为不利。蓝光、红光和绿光均显著抑制了幼孢子体的形成。蓝光对雌配子体克隆发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蓝光与UV-B辐射剂量为23.4 J m-2 d-1的处理组合是本实验中雌配子体克隆发生的最适条件。研究表明,不同的PAR强度、光质与UV-B辐射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对配子体形成、雌配子体发育、幼孢子体和雌配子体克隆发生及叶绿素a含量产生明显的影响。6. UV-B辐射对海带幼孢子体生长和生理的影响辐射处理期间(第2-10 d),3个辐射剂量(低剂量:11.7;中剂量:46.8;高剂量:93.6 J m-2 d-1)处理组的海带幼孢子体体长和体重的相对增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即0 J m-2 d-1);第6-10 d内,低剂量处理组和高剂量处理组的叶绿素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呈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前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后者显著低于对照组;中、高剂量处理组中的ATP酶活性在整个实验期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培养海水中氮、磷元素缺乏与中剂量UV-B辐射联合作用条件下的海带幼孢子体体长、体重相对增长率与中剂量UV-B辐射单独处理组无显著差异;辐射处理初期(第2-4 d),氮、磷缺乏与中剂量UV-B辐射共同处理组的ATP酶活性明显高于单独辐射处理组,后期(第10 d)则显著低于单独辐射处理组;氮、磷元素的缺乏加剧了中剂量UV-B辐射对幼孢子体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氮、磷缺乏与中剂量UV-B辐射组合处理组的叶绿素a含量显著低于中剂量UV-B辐射单独处理组。在高剂量UV-B辐射处理过程中附加一定强度的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400-700nm)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UV-B辐射对幼孢子体生长和生理状况的影响。
其他文献
城市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地铁工程项目数量增多,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合理选择技术工艺,加强现场管理,成为施工企业的关注重点。本文以钢套筒接收技术为核心,结合工程案例阐述了施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分析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和脑脊液置换术用于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
小波包能够对信号进行更加精细的分析,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小波包分解,用电压和电流的分解系数可求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等参数。Matlab小波包的频带分解规律是信号经小波包分解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确保日益增长的人口对蛋白质的需求,海洋鱼类养殖在全球范围内日趋发展。然而,许多养殖鱼类的品质如抗病力、口味等与野生种类相比大为降低。饵料对于
用5种掺假原料乳和不掺假原料乳对酸牛奶成品粘稠度和酸度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掺假原料乳的密度为1.028~1.032制成酸牛奶的酸度为110~115°T,20℃时粘度为350mpa.s,当原料乳密度由1.023升至1.028,酸牛奶酸度由50&#
近代日本商业诚信度低下的问题由来已久,其原因在于从事商业的“町人”阶层在封建等级体系中地位最为卑下,并由此形成与自身社会存在相适应的卑下社会心理,即“町人根性”。
目的探讨B超在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中的临床应用和意义。方法对89例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者分别行B超检查,根据B超诊断的不同,临床分别给予清宫术或药物治疗。结
脑死亡是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随着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经过临床严格的判定程序,患者脑死亡即生物学死亡已经成为科学标准,但由于我国在脑死亡立法、公众认知以及医生的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