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储能设备,超级电容器不仅逐渐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在未来也必将有很大的发展前途。本文均以菲作为碳源,采用模板法协同物理和化学活化法可控合成高性能的多孔碳材料,并通过TEM、FESEM和氮吸脱附等技术方法,观察并分析所合成的多孔碳材料的形貌以及孔的结构,同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以及拉曼光谱等方法分析合成的多孔碳材料含有的表面官能团以及石墨化程度,在三电极体系下,运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谱及恒流充放电等方法测试其储电性能。主要结论如下:以菲为碳源,以碳酸钙为模板,KOH为活化剂,采用常规加热方式,制得卷曲状多孔碳纳米片(CPCNs)。当菲、碳酸钙、KOH的质量分别为5 g、10 g、10 g,且活化终温为1173 K时,将所制得的材料命名为CPCN1173,该材料具有大量卷曲的片状结构,并且形成相互连接的空间三维结构。CPCN1173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平均孔径分别为1456 m2 g-1、3.50 cm3 g-1、9.61 nm。在6 M KOH电解液中,0.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CPCN1173的比容为125.0 F g-1;而20 A g-1时,比容保持为43.9 F g-1。分别用氢氧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镁以及碳酸钙作为模板,采用常规加热活化方式可控合成多孔碳纳米片。当菲、氢氧化镁、KOH的质量分别为5 g、10 g、10 g,且活化终温为1173 K时,将所制备的多孔碳材料命名为PCMg(OH)2。PCMg(OH)2的比表面积可达1823 m2 g-1,平均孔径为2.78 nm,总孔容可达1.27 cm3 g-1,具有比较优异的孔结构参数。在三电极系统中,当电流密度为0.05 A g-1时,PCMg(OH)2的比容可达344.7 F g-1;而当10 A g-1时,PCMg(OH)2的比容保持为132.7 F g-1。以菲为碳源,氧化钙为模板,KOH为活化剂,通过常规加热方式可控合成厚状多孔碳材料PCX-T(其中X、T分别指的是碱碳比、活化终温)。在三电极体系中,以6 M KOH为电解液,容量性能较好的是PC4-1173,当电流密度为0.05 A g-1时,PC4-1173的比容可达338.6 F g-1;而当10 A g-1时,PC4-1173的比容为155.7 F g-1。之所以PC4-1173的比容较大,是因为其含有较多的微孔,便于电解液离子的吸附。PC4-1173的BET比表面积(SBET)最大,其比表面积为1992 m2 g-1,与此同时,三个样品的总孔孔容(Vt)以及微孔孔容(Vmic)也是PC4-1173最大,分别为1.51 cm3 g-1和0.286 cm3 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