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氮是水体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是引起水质恶化、导致水生动物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相对物理、化学等处理方法,生物脱氮法被公认为是一种更经济、有效、对环境影响小的污水处理方法,最有发展前景。对于水中氨氮去除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其最适宜温度多在25~35℃,但是对于寒冷季节,偏低的水温明显不利于普通氨氮降解菌发挥其对氨氮的去除作用。因此,研究和探索适用于寒冷季节耐冷氨氮降解菌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本研究在16℃低温条件下,采用常规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从青藏高原冰川冻土中分离纯化得到三株氨氮去除率在58%~70%之间的优势菌株,分别命名为A1、A4、A6。通过对三株菌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16S rDNA序列测定,将其鉴定到属,分别为:A1属于不动杆菌属,A4属于寡养单胞菌属,A6属于假单胞菌属。对三株菌株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株菌株的适宜温度均在30~35℃,最适温度为30℃,但在16℃低温条件下也具有较好的氨氮去除效果;适宜pH偏碱性;最适初始氨氮浓度A1为300mg/L,A4、A6为150mg/L;最适接种量A1为7%,A4为5%,A6为9%;最适碳源A1、A6为碳酸氢钠,A4为丁二酸钠。将三株菌株与实验室保存的具有氨氮去除能力的菌株进行了混合菌群的配制试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了氨氮去除条件的优化,最后通过实验室摇瓶培养及放大装置考察了菌群对氨氮废水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1)由A1、A4、A6配置而成的混合菌群H3对氨氮的处理效果最好;(2)在本课题选择的研究温度16℃条件下,H3处理氨氮的最佳条件为pH8、氨氮初始浓度150mg/L、碳酸氢钠0.5g/L、接菌量11%、A1、A4、A6的比例为2:1:2,10d后氨氮去除率达到83.49%;(3)优化氨氮去除条件后,混合菌群对模拟氨氮废水及实际氨氮生活废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16℃条件下,12d后对模拟氨氮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达到85.37%;在15~22℃环境条件下,10d后对实际生活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达到7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