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P3对鼻咽癌细胞凋亡、周期的影响及其在鼻咽癌中的机制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w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TPPP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鼻咽癌组织中明显低于正常鼻咽粘膜上皮组织,并且在鼻咽癌细胞株中过表达TPPP3可明显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本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TPPP3对鼻咽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其在鼻咽癌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使用课题组前期构建的TPPP3过表达鼻咽癌5-8F细胞(5-8F-TPPP3)、对照空载细胞(5-8F-NC)以及未经慢病毒转染的5-8F细胞,应用Annexin V-APC/7-AAD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2.使用碘化丙啶染色(PI staining)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3.基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鼻咽癌组织芯片数据集GSE12452中31例鼻咽癌组织样本表达谱数据,以样本中TPPP3表达量的平均数对样本进行分组,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的方法对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中的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进行富集分析,以研究TPPP3基因的表达在鼻咽癌中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以及可能相关的通路。4.对GEO数据库的GSE68799、GSE64634、GSE102349和GSE13597四个数据集中鼻咽癌组织样本使用Immu Cell AI工具进行免疫细胞浸润预测,并提取各样本TPPP3表达量,对鼻咽癌中TPPP3的表达量与各免疫细胞浸润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5.提取5-8F-TPPP3和5-8F-NC细胞的mRNA,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进行检测,分析5-8F-TPPP3细胞相对于5-8F-NC细胞表达出现差异的mRNA,分析表达差异的基因及转录本,并使用在线基因富集工具g:Profiler进行功能及通路富集分析,并分析5-8F-TPPP3相对于5-8F-NC细胞可变剪切事件(Alternative splicing,AS)的差异。结果:1.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各组细胞凋亡情况为:5-8F-TPPP3为15.597±1.107,5-8F-NC为6.903±1.0130,5-8F为6.553±1.166,5-8F-TPPP3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5-8F-NC细胞及5-8F细胞(p<0.05)。2.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5-8F、5-8F-NC、5-8F-TPPP3三组细胞的(G2+M)期的细胞比例分别为(12.610±1.992)%,(13.353±1.472)%,(18.923±3.158)%,5-8F-TPPP3组显著高于5-8F-NC组和5-8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GSEA结果显示,其中TPPP3高表达组相对于TPPP3低表达组富集到19个上调的KEGG通路,分别为:抗原处理和呈现、补体和凝血级联、钙信号传导途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B细胞受体信号途径、利什曼原虫感染、病毒性心肌炎、造血细胞系、移植物抗宿主病、细胞粘附分子、白细胞跨内皮细胞迁移、肠道免疫网络、哮喘、系统性红斑狼疮、I型糖尿病、同种异体排斥反应、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趋化因子信号传导途径、扩张型心肌病。共显著富集到11个下调的KEGG通路,分别为:糖基磷脂酰肌醇的生物合成、错配修复、同源重组、细胞周期、剪接体、亚硒酸代谢、半乳糖代谢、DNA复制、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戊糖磷酸途径、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在GO分子功能及GO生物学过程无富集。4.TPPP3表达量与免疫细胞浸润相关性分析显示,GSE68799中TPPP3的表达量与CD4+T细胞、Tr1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幼稚CD4+T细胞显著正相关,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显著负相关;GSE64634中,TPPP3与CD4+T细胞显著正相关,与中性粒细胞、Th2细胞、自然调节性T细胞显著负相关;GSE102349中,TPPP3与幼稚CD4+T细胞、中央记忆型T细胞、CD4+T细胞、Tr1细胞、B细胞、滤泡辅助T细胞、Th17细胞、NK细胞显著正相关,而与适应性调节性T细胞、γδT细胞、衰竭T细胞、巨噬细胞显著负相关;GSE13597中,TPPP3的表达量与Tfh细胞、CD8+T细胞细胞、NK细胞、Tr1细胞、幼稚CD4+T细胞、CD4+T细胞、B细胞显著正相关,而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显著负相关。5.本部分共筛选得到29个差异显著表达的基因,其中上调基因7个,下调基因22个,共获得420个差异显著的转录本,其中上调转录本204个,下调转录本216个,对29个差异显著的基因进行通路和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显著差异的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缺乏配体时信号转导的负调控、缺乏配体时外源性凋亡信号通路的负调控三个GO生物学过程,而在GO分子功能与KEGG通路上无富集。6.对测序数据进行的可变剪切事件分析显示,过表达组细胞与对照细胞之间整体的可变剪切事件发生次数并无明显差异,通过对显著差异基因的可变剪切事件进行分析,发现RAP1B可变5’或3’端剪切(模糊边界),IL24的单外显子跳跃、单外显子跳跃(模糊边界),IL24单外显子跳跃、LCP1在第一个外显子可变剪切和最后一个外显子可变剪切,CDK3的可变5’或3’端剪切存在显著差异,对RAP1B、IL24、LCP1、CDK3这四个基因各转录本差异分析表明,RAP1B-207、IL24-206、LCP1-202显著下调而LCP1-201显著上调(p0.05)。结论:1.TPPP3在鼻咽癌细胞5-8F中过表达可能通过下调UNC5B、IL1A的表达而促进细胞的凋亡;2.TPPP3过表达可通过将细胞阻滞在G2/M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这一过程可能是TPPP3使微管过度聚合导致,也有可能通过上调ITM2A而引起;3.经基于GEO数据库鼻咽癌表达谱数据以及本团队RNA-seq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TPPP3有可能在鼻咽癌中参与了免疫应答相关调控;4.TPPP3过表达后RAP1B、IL24、LCP1、CDK3的均发生AS形式的改变,RAP1B、IL24、LCP1三者均发生明显的转录本表达改变,TPPP3可能通过调控RAP1B、IL24、LCP1的AS形式进而调控这三个基因的表达在鼻咽癌中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动员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富含造血干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多项研究均证实MSCs可改善POI的卵巢功能,而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
目的:基于甲亢的病情选择不同的初始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剂量治疗,分层观察患者的体重、体表面积和甲状腺大小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至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观察的患者83例,所有患者全部给予口服甲巯咪唑(methimazole,MMI)治疗,记录患者就诊
目的和意义: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全身对称性多关节的慢性、持续性的滑膜炎症,滑膜组织增生和关节软骨的破坏,晚期可因关节僵直或畸形,导致关节功能的丧失,长病程者还可伴有循环、呼吸、泌尿系统的受累。由于RA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疾病发展到后期有较高的致残率,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目的:1.了解青少年病理性网络游戏使用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2.了解青少年童年期创伤、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睡眠障碍的现况。3.探讨童年期创伤、抑郁、焦虑、睡眠障碍、核心自我评价等对病理性网络游戏使用的影响。方法:1.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广西崇左市2所初中、1所高中的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少年总计1766名。2.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病理性网络游戏量表简版中文版(POGQ-SF
目的:分析抗NMDAR脑炎患者中,血清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与阴性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38例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儿科门诊或住院、确诊为抗NMDAR脑炎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清及脑脊液生化资料、影像学检查等。按照血清自身免疫性抗体是否阳性划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清及脑脊液生化资料、影
目的:单体核型(monosomal karyotype,MK)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不良预后影响存在争议,故应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单体核型是否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探讨单体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更精准有效的分层治疗方案。方法:根据Meta分析的PICOS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随后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在Pubm
目的:探寻本机构结直肠手术后近期(30天内)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以及常见再手术原因,为结直肠外科的医疗安全质量管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行结直肠手术的患者,并找出术后30天内接受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收集临床病例资料。对非计划再手术的预测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再次手术原因进行单
目的:研究激活黑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receptor-1,MC1R)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胶质细胞BV2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同时进一步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1)以LPS(100ng/ml)诱导小胶质细胞BV2炎症建立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的炎症模型。细胞分组:(1)正常对照组;(2)模型组:L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金属支架、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置入治疗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并确诊为支气管胸膜瘘的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支气管胸膜瘘的相关临床表现及胸部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表现、纤支镜下表现、内镜下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CYP19A1在人肝癌细胞Hep G2中的表达水平,探索沉默CYP19A1对人肝癌细胞Hep G2体外生物学功能以及对人肝癌细胞Hep G2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为寻找肝癌有效生物标志物提供前期依据。方法:利用UALCAN(http://ualcan.path.uab.edu/index.html)分析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中CYP19A1在肝癌组织中与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