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移民大省,形形色色因为种种原因来到新疆的人组成了新疆“外来人”这个群体。本文指出,“外”既是地域上的,更是心理的、文化上的概念。基于此,本文着重考虑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文学是怎样书写这一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并深入分析作为一个文化范畴的“外来人”的发展轨迹及其文化内涵。本论文包括以下内容:导论部分交代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创新点,并对“外来人”进行界定。本文所探讨的“外来人”不仅仅是简单的地域上的划分,更是一种文化心理、文化身份上的“外来”,是一个发展着的文化范畴。第一章着重分析几种“外来人”的类型,主要包括因政治流放、因垦荒以及自发而来的“外来人”。在流动的过程中,显示出“外来人”不是一个固定的群体概念,它是动态的,有生命的。第二章从具体文本入手,探讨作家创作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外来人”。文本中“外来人”的生存历程反映出“外来”与“本土”、“外地”与“本地”的复杂关联及其相互转化的发展轨迹。这说明,“外来人”实际上是个相对的概念,是文化建构的产物。第三章从身份认同、家乡观念等角度来分析“外来人”的文化内涵。行走在不同身份之间,“外来人”不再只是简单的身份表征,更是一种困惑,一种对策。“外来”同时也淡化了传统“家乡”概念上的“乡”,加强了“家”的意蕴,这说明地域对人的改造功能和文化融合的力量。余论部分进一步指出,所谓的“外来”,地域的、身份上的以及因各种原因背负上“外来”的身份,都是社会文化制造的结果,都与主观上的心理的因素密切相关。而在实际生活中,“外”与“内”、“我”与“他”的界限常常模糊乃至失去了原初的意义。过去地域与户口意义上的“外来人”随着语境的变迁也已经发生了变化。本文指出,研究“外来”的目的是要拆除这些人为的界限,而真正实现人与人的平等交流和对话,这既是现实的要求,同时也是“地球村”时代人们真实的生存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