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笔记小说词话的词论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1972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话作为中国古代诗学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唐宋以来,先辈们不但为我们留下了数万首词作,而且为我们留下了近千万字的词话资料。宋代笔记小说中的词论资料,也是这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值得词学工作者关注、整理和研究。   第一章里笔者陈述了宋代笔记小说词话的发展过程,具体分为北宋时期、南渡时期、南宋时期三个部分来阐释。宋代笔记小说自唐代笔记小说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对词话的记载也从无到有,到繁盛。宋代笔记小说中的词话,一方面反映了宋代的词坛上对于世俗淫艳词的消费需求,而另一方面又有对风雅比兴寄托的大声呼吁。但是,由于词作作为一种消费性文体,与它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之间,始终处于时而激烈时而缓和的矛盾冲突之中。正是这一贯穿始终的消费性文体与伦理型文化的矛盾,真实的记录了宋代笔记小说词话的产生与发展,同时,宋代笔记小说中的词话也表现出了宋词的主要内容及表现形态。   第二章论述宋代笔记小说词话的词学批评。词话是对词的批评,宋代笔记小说词话的词学批评价值随着古代词论批评不断发展壮大。这一章节分三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是宋代笔记小说对辛弃疾和辛派词人词作的批评的记载。对辛弃疾和辛派词人词作的批评是从南宋词坛转型开始的,从中能看出崇苏倡雅已蔚然成风,宋词的创作呈现出蓬勃正大的阳刚之气。第二部分是“渔父”词的批评。“渔父”词的渊源是屈原的词赋《渔父》,而唐人张志和的《渔歌词》是在继承古人的隐逸思想的基础之上,赋予“渔父”形象以自我的审美意识。后世的词人关于“渔父”词的续作为宋代笔记小说所载,体现了独特的词学批评价值。第三部分是宋代笔记小说中的词话关于其他词人词作批评的记载。   第三章着重论述了宋代笔记小说词话的词史价值,这一章节的内容分三个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是词话功能的扩大。词起源于隋唐,后由唐入宋,“词以情言”就逐渐成为了一种思维定势,但是这不是全部,宋代笔记小说中的词话有一些叙事词的记载,扩大了宋词的词体功能。第二部分词话题材的丰富性也是宋词的词史价值的表现之一。宋词从最初的“娱宾遣兴”的单调题材,已经逐步探申到更多的领域了,“词为艳科”的男女之事的艳情词成为了过去。宋词题材的丰富在宋代笔记小说词话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题材的丰富也显现出它们所蕴涵的主题审美趣味发生了变化。如所谓的“咏草词”、“咏茶词”、“燕词”、“滑稽词”、“药名词”等等,从不同视界反映世俗生活的斑斓风趣,隐喻创作者的主体情志,为宋代笔记小说编纂者所肯定。第三部分是“虚幻”词话的出现及其艺术价值。在这里,词通过梦境以及“志怪”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人感觉到,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之中,词的功能显然具有理想实现和乌托邦的慰藉心理暗示性,词甚至成为喻晓人生命运的一种精神工具。
其他文献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进入了消费社会,大规模的消费活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其它众多方面,消费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日益重要和明显,我们无
学位
汉语外来词问题一直是词汇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的第一章总结了前人在不同的方面取得的成果,也提出了一些学界长期未能达成共识的基本问题。在第二章中本文从自身研究的需要出
学位
本文对“予取”事件认知机制及其句式进行了分析。双宾句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结构,本文主要从人类的认知角度对予取义双宾句的结构加以分析。从人类认知外部事物的思维过程来看,交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词教学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以“汉语水平词汇语法大纲”中的时空介词为研究对象,描写了时空介词和时空介词结构的语法意义、句法功能和语用意义。针对在
扎拉嘎胡的小说创作以独具草原气息的审美风范、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了蒙古民族丰富而精彩的生活和豪迈宽厚、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挖掘并构建了蒙古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