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翻译作为必不可少的文化交流工具,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当代英美国家的翻译实践中,以目的语文化为导向的归化翻译长期占主导地位,这不仅造成了译者的“隐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英美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针对这种情况,美国翻译家韦努蒂提出了异化翻译理论。 韦努蒂不仅将归化与异化作为翻译策略来研究,而且将其置于政治、历史和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他批判民族中心主义的归化行为,提倡异化翻译;译者可以选择被目的语主流文化排除在外的翻译策略和文本,旨在彰显原文的异质性,促进译者的“显形”,抑制民族中心主义和英美文化帝国主义。 通过对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的解读,本文总结了其贡献和局限性,并结合《红楼梦》杨译本进一步探讨其理论在我国经典文学汉译英翻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首先,由于我国传统文学在世界文学体系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选择《红楼梦》为拟译文本体现了韦努蒂异质的文本选择观;其次,从翻译策略方面来看,杨一方面以异化翻译为主要策略,保持《红楼梦》中语言和文化的异质性以及我国文化的独立身份,另一方面结合归化翻译保证译本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可阅读性和可接受性;最后,本文从《红楼梦》译本地位、译者群以及文中异质文化成分的注释三个方面对杨译本的翻译效果进行分析。 本文不仅分析了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而且以《红楼梦》杨译本为个案探讨了其理论在汉译英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其写作目的是为将来的中国传统经典文学翻译提供开放的视角,积累有用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