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贯彻实施数学新课标过程中出现重知轻情,认为数学学习主要是认知活动,忽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乃至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因此,本文在“以人为本”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布鲁姆的教育情感目标分类理论、学习风格理论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以农村小学高段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并辅之以访谈方法,探讨农村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发展水平,据此提出培养农村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策略。因此研究农村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对提高数学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根据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农村小学高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处于中等发展水平,能认识到数学性质,数学学习情感体验处于中等水平,缺乏数学审美观。②农村小学高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男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发展水平高于女生;在年级变量上,除数学审美观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维度都有显著的年级差异。③农村小学高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在学校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④农村小学高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在是否留守与成绩排名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非留守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发展水平高于留守学生。⑤农村小学高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发展水平与数学成绩呈正相关;农村小学高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各维度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⑥农村小学高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与是否留守变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为了促进农村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的发展,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建议:第一,学生利用内驱力,增强数学学习情感:增强自我意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第二,教师设计课堂教学兴奋点,激发数学学习情感:有效利用教学策略,以需要为兴奋点;开展平等对话,以交融为兴奋点;合理评价,以表扬为兴奋点。第三,父母走进孩子,了解孩子,建立民主和谐的亲子关系。第四,学校致力于校风、班风、学风建设,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