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牧区家庭能源消费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若尔盖为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jun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家庭尺度上的能源消费比例不断增长,家庭能源成为我国能源需求的主要来源,家庭能源活动亦是能源地理和能源转型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相比于城镇家庭更加现代化的用能模式,广大农村家庭用能结构比较传统,对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都产生了不良影响。基于此,促进农村家庭能源转型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步骤。然而,现有研究对用能模式更加特殊的牧区的关注度较低,牧区家庭传统能源消费行为已经对牧区草原退化和民众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牧区家庭能源转型迫在眉睫。与此同时,现有针对牧区家庭能源消费的研究在驱动因素上存在争议,收入是否是家庭能源消费的关键影响因素还并未获得准确的论证。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系统脆弱的牧区,弥补对该区域能源消费研究的空白,揭示牧区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和能源转型的着力点,为促进牧区家庭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在经济发展、城镇化以及产权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牧区家庭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明显转变,家庭能源消费行为也随之改变。针对该现状,本文以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为切入视角,围绕“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牧区家庭能源消费的特征是什么”和“影响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牧区家庭能源消费的因素是什么”两个问题展开研究。为此我们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选取了三个生产生活方式具有明显差异的案例点展开实地调研,分别是游牧家庭、半定居家庭和定居家庭。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获取家庭能源消费的真实数据,将数据标准化处理后获得当前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并对比家庭能源选择和能源用途。随后,根据社会实践模型(social practice model)对内部家庭特征和外部社会结构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将各因素量化后代入OLS模型识别影响能源消费的关键因素,揭示消费特征并解决现存争议和研究不足,为牧区家庭能源转型提供科学合理的措施。通过上述研究方法和步骤,我们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当前牧区家庭能源消费仍然是以非商品能源为主,虽然定居城镇的家庭能源消费更加现代化,但仍然没有放弃使用非商品能源;(2)当前家庭能源消费的结构更加丰富,非商品能源的重要用途即畜牧业生产和祭祀常常被忽视,商品能源中汽油的不同用途未曾被细分;(3)太阳能的重要性程度非常高,虽然太阳能消费量以及占比很低,但从消费选择来看牧区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太阳能;(4)影响家庭能源转型的关键因素更多来自社会结构层面,其中能源可及性、生产模式、传统文化和意愿偏好尤为重要;(5)牧区家庭能源转型不应按照传统步骤来,而应该结合用能实际和用能意愿,探寻出一条以清洁能源为目标同时保障牧民生活质量的新路径。
其他文献
中国作为幅员辽阔的农业大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保障粮食安全,粮食问题不仅与举国14亿人口的温饱休戚相关,也关系到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随着时代进步和人口剧增,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愈发紧迫,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就显得尤为重要。2021年一号文件发出号召,我国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一轮的顺利实施,提升农田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完善管理保护机制,多渠
学位
幸福感不仅可以体现居民对自身所处生活环境和状态的主观感受,也可以体现政策实施和社会治理的成效。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农村关注度的提升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农民作为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阶层,农民幸福是乡村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导向,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水平,不仅是当前社会治理的长期追求,也是基层政府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民的幸福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位
成都市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西南的政治、经济、军事重地,小家畜禽养殖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目前成都市农业总产值中畜禽养殖业产出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小家畜禽养殖业又在畜禽养殖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禽流感疫情的蔓延,小家畜禽饲养成本大大增加,这也导致养殖户们被迫承担了经营上风险大、投入高、利润小的风险。2007年宣布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后,成都市从2013年开
学位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富则社会稳,“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排头兵”,不仅成为了解决农村贫穷落后问题的中流砥柱,也不断的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繁荣和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巴中市恩阳区自2013年设立芦笋发展办公室以来,着力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芦笋产业。该区无论在地理位置、气候还是芦笋的种植历史方面,都非常适宜芦笋的生产与再发展,且于2018年顺利的被授予了“芦笋之乡”的称号
学位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何有效的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第一的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的能源需求量正逐年递增,同时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深入,推广具有高效节能型的家电产品是势在必行的。1973年和
学位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中国要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要对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进行严格把控,其中居民消费领域碳减排就是重要一环。而绿色消费作为一种注重节能减排的消费方式,能有效降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吃穿住行等方面产生的碳排放量,对于促进消费端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学位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1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高达到65.4%。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疫情和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我国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思路。促进消费不仅是应对疫情冲击的必然举措,同时也是实现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条件。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农村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
学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开展与落实,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的关键一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帮助积极建设美丽乡村,还激活了疫情时代的旅游业。乡村旅游现已成为助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能够重新规划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还能加快农村产业一体化、规模化发展,同时为农村产业提供商机,增加经济效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能不断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
学位
从2015年我国实施农业化肥零增长行动开始后,至2020年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较2015年减少约12.81%,化肥减施取得不错的效果。然而在农户的减少化肥施用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减施化肥的效果:农户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比例较低,其中不仅存在耕地肥力等客观因素,也存在基层农户对于减少化肥施用不了解,缺乏清楚的认识;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较低;对风险的回避等主观因素。农户是农业生产中的主体
学位
乡村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资金支持。近年来,农村经济的产业化发展速度加快,信息技术向广大农村地区逐渐渗透,农村金融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对于广大农户等弱势群体而言,其所受的金融排斥依然较为严重,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仍然是当今金融发展领域里的一大难题。因此,农村金融理论正在进行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以适应近年来农村经济领域的新形势、新变化,同时我国政府也在积极探寻金融制度创新路径,引导和鼓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