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和管理创新视角下彭州市“农贷通”农户信贷可得性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mz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资金支持。近年来,农村经济的产业化发展速度加快,信息技术向广大农村地区逐渐渗透,农村金融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对于广大农户等弱势群体而言,其所受的金融排斥依然较为严重,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仍然是当今金融发展领域里的一大难题。因此,农村金融理论正在进行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以适应近年来农村经济领域的新形势、新变化,同时我国政府也在积极探寻金融制度创新路径,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领域的技术赋能与产品创新。在中国金融普惠水平相对不高、技术赋能和管理创新为金融普惠实践带来新的契机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如下问题:首先,对供给层面而言,技术赋能和管理创新的实践是否会对金融服务供给产生影响,机制是怎样的?其次,技术赋能和管理创新的实践又会在农户信贷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对其信贷服务获得产生什么影响?围绕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农户信贷获得的视角,以成都市辖区内的彭州市“农贷通”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供给层面上的技术赋能和管理创新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具体来看,“农贷通”平台在技术赋能和管理创新下能够提高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其具体影响机制为:一是从农户需求层面降低农户的融资成本,减弱农户的自我抑制,扩大农户信贷服务覆盖面,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从金融机构供给层面看,降低金融机构的信息成本,增加金融机构业务覆盖面,从而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其次,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假说:技术赋能和管理创新是通过降低认知成本、交通成本、时间成本以及利息来提高“农贷通”农户信贷可得性。然后,建立中介效应检验模型,通过对彭州市辖区内的150户有信贷需求的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证实了认知成本、交通成本、时间成本和利息在“农贷通”影响农户信贷可得性的机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也就是说“农贷通”的使用有助于农户提高金融认知水平、提高农户贷款便捷度、减少贷款过程的手续时间以及选择较低利率进行贷款。最后,基于技术赋能和管理创新视角下对提高我国农户信贷可得性以及我国金融供给层面创新提出政策参考意见,并从可持续性和地区适应性两个层面对“农贷通”的推广价值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其数字化应用场景也不断向乡村地区扩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技术重构了价值创造的方式,并创造出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使其在创业信息提供、融资方式拓展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基于“双创”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实施的现实背景,本文研究认知能力、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作为截面数据,首先梳理中国农
学位
中国作为幅员辽阔的农业大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保障粮食安全,粮食问题不仅与举国14亿人口的温饱休戚相关,也关系到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随着时代进步和人口剧增,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愈发紧迫,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就显得尤为重要。2021年一号文件发出号召,我国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一轮的顺利实施,提升农田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完善管理保护机制,多渠
学位
幸福感不仅可以体现居民对自身所处生活环境和状态的主观感受,也可以体现政策实施和社会治理的成效。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农村关注度的提升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农民作为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阶层,农民幸福是乡村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导向,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水平,不仅是当前社会治理的长期追求,也是基层政府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民的幸福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位
成都市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西南的政治、经济、军事重地,小家畜禽养殖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目前成都市农业总产值中畜禽养殖业产出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小家畜禽养殖业又在畜禽养殖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禽流感疫情的蔓延,小家畜禽饲养成本大大增加,这也导致养殖户们被迫承担了经营上风险大、投入高、利润小的风险。2007年宣布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后,成都市从2013年开
学位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富则社会稳,“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排头兵”,不仅成为了解决农村贫穷落后问题的中流砥柱,也不断的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繁荣和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巴中市恩阳区自2013年设立芦笋发展办公室以来,着力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芦笋产业。该区无论在地理位置、气候还是芦笋的种植历史方面,都非常适宜芦笋的生产与再发展,且于2018年顺利的被授予了“芦笋之乡”的称号
学位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何有效的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第一的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的能源需求量正逐年递增,同时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深入,推广具有高效节能型的家电产品是势在必行的。1973年和
学位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中国要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要对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进行严格把控,其中居民消费领域碳减排就是重要一环。而绿色消费作为一种注重节能减排的消费方式,能有效降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吃穿住行等方面产生的碳排放量,对于促进消费端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学位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1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高达到65.4%。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疫情和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我国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思路。促进消费不仅是应对疫情冲击的必然举措,同时也是实现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条件。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农村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
学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开展与落实,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的关键一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帮助积极建设美丽乡村,还激活了疫情时代的旅游业。乡村旅游现已成为助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能够重新规划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还能加快农村产业一体化、规模化发展,同时为农村产业提供商机,增加经济效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能不断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
学位
从2015年我国实施农业化肥零增长行动开始后,至2020年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较2015年减少约12.81%,化肥减施取得不错的效果。然而在农户的减少化肥施用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减施化肥的效果:农户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比例较低,其中不仅存在耕地肥力等客观因素,也存在基层农户对于减少化肥施用不了解,缺乏清楚的认识;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较低;对风险的回避等主观因素。农户是农业生产中的主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