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民绿色消费意识对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ulong3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中国要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要对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进行严格把控,其中居民消费领域碳减排就是重要一环。而绿色消费作为一种注重节能减排的消费方式,能有效降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吃穿住行等方面产生的碳排放量,对于促进消费端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居住在乡村地区的居民超过了5亿,约占我国总人口的36.11%。同时,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在2016-2021年间,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12363.4元增长到了17131.5元,增长了38.5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0129.8元增长到13713.4元,增长了35.27%。这两个经济指标表明,农村居民在未来的消费市场中仍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因此,提升农民绿色消费意识,倡导他们践行节能减排的绿色消费行为,这对从消费端促进农村地区碳减排十分重要。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四川省农村居民的绿色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尤其关注了农民绿色消费意识对行为的影响。为达成研究目的,首先,以环境素养模型和负责任的环境行为模型为基础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然后,根据理论分析框架和现有文献基础,开发出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并通过实地调研和网络问卷发放两种形式获得调查数据。进一步的,利用在四川省农村地区收集到的290份有效样本,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分层回归分析等多种方法开展实证研究。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可参考的政策建议。研究主要获得以下发现:(1)农民绿色消费意识现状:在环境问题感知上,农村居民整体上都认为周边环境问题不严重。在环保知识方面,农村居民对于环保知识的掌握总体较好,但对节能减排的专业术语了解较少。在绿色消费态度上,农村居民整体的绿色消费态度较好。在农村居民自我控制观方面,农村居民的自我控制水平总体上一般。在个人责任感上,超过30%的农村居民在绿色消费行为上有较强的责任感,但是同时也有约40%的农村居民责任感一般,约20%的农村居民责任感较弱。(2)农民绿色消费行为现状:农村居民绿色消费行为水平整体一般。在绿色食品购买和日用品购买上,有时购买的农村居民占比最多。在节能家电购买上,经常购买的农村居民占比最多。在生产环节的绿色消费行为上,农村居民的绿色消费行为水平偏低。(3)农民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环保知识、自我控制观、个人责任感、政策干预和宣传渠道均对农村居民的绿色消费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影响程度较大的是家庭月收入、环保知识和政策干预。通过进一步的情景因素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政策干预和宣传渠道在农村居民绿色消费意识作用于绿色消费行为路径中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提升消费潜力;(2)加强绿色消费意识教育,增强农村居民环境责任感;(3)加强政策激励,促进农村居民绿色消费行为水平提高;(4)丰富绿色消费宣传渠道,创新绿色消费宣传方式。本研究关注农村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和行为水平现状,探究影响农民绿色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并为促进农民绿色消费行为的政策制订提供客观参考,这对从整体上实现区域“碳减排”、以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前我们国家对于农村的发展策略就是要促进其正常发展,同时也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农业生产。那么农业技术在这个方面发挥的作用就十分重要了。对于此,一些技术是否有必要,这样就需要靠近群众里面,了解农户的真实感受、农户选择用科学高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原因。研究有哪些原因会影响其行为的选择,研究他们做出选择背后的动因,在这个层面上作出相应的改进,从而更好促进农业生产。本文是以郫都区德源镇所管辖的东
学位
自2014年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及了农村电商,有关农村电子商务(均简称为“农村电商”)的研究也备受关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物流配送体系的不断升级完善,“互联网+农业”成为新型流通方式,“电商+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各地推行,形成互联网、物流与现代农业三者间的有机融合,有效推动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使得农产品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化。目前,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农村电商展现出蓬勃发展
学位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激发其创业潜能,对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农户开展创业活动,不仅能为农村地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岗位,而且能促进农村居民增收致富,推
学位
在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全球的学者和政府目前都把重点放在适应气候变化上。随着牧区社会经济转型,青藏高原牧区畜牧业保险作为其中一项生产策略,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推出的一项重大政策举措。与其他国家推动的以市场为基础的生产策略相似,以帮助牧区牧民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牧民面对越来越多的生产策略,选择更加广泛。虽然已有研究关注畜牧业保险在农区环境中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但很少有研究集中于牧区自然环境下
学位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其数字化应用场景也不断向乡村地区扩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技术重构了价值创造的方式,并创造出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使其在创业信息提供、融资方式拓展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基于“双创”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实施的现实背景,本文研究认知能力、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作为截面数据,首先梳理中国农
学位
中国作为幅员辽阔的农业大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保障粮食安全,粮食问题不仅与举国14亿人口的温饱休戚相关,也关系到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随着时代进步和人口剧增,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愈发紧迫,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就显得尤为重要。2021年一号文件发出号召,我国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一轮的顺利实施,提升农田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完善管理保护机制,多渠
学位
幸福感不仅可以体现居民对自身所处生活环境和状态的主观感受,也可以体现政策实施和社会治理的成效。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农村关注度的提升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农民作为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阶层,农民幸福是乡村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导向,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水平,不仅是当前社会治理的长期追求,也是基层政府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民的幸福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位
成都市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西南的政治、经济、军事重地,小家畜禽养殖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目前成都市农业总产值中畜禽养殖业产出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小家畜禽养殖业又在畜禽养殖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禽流感疫情的蔓延,小家畜禽饲养成本大大增加,这也导致养殖户们被迫承担了经营上风险大、投入高、利润小的风险。2007年宣布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后,成都市从2013年开
学位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富则社会稳,“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排头兵”,不仅成为了解决农村贫穷落后问题的中流砥柱,也不断的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繁荣和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巴中市恩阳区自2013年设立芦笋发展办公室以来,着力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芦笋产业。该区无论在地理位置、气候还是芦笋的种植历史方面,都非常适宜芦笋的生产与再发展,且于2018年顺利的被授予了“芦笋之乡”的称号
学位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何有效的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第一的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的能源需求量正逐年递增,同时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深入,推广具有高效节能型的家电产品是势在必行的。1973年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