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等相关文件都强调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微课作为应用信息技术辅助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为大家所熟知,并且成为中小学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源。但是研究表明数学微课的使用效果不佳,质量参差不齐,如何提高数学微课的品质成为一大问题。“函数的概念”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等相关文件都强调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微课作为应用信息技术辅助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为大家所熟知,并且成为中小学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源。但是研究表明数学微课的使用效果不佳,质量参差不齐,如何提高数学微课的品质成为一大问题。“函数的概念”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是对小学函数思想、初中函数概念学习的延伸与概括。研究表明高中函数概念的学习呈现“注重函数概念的表达,轻视函数概念的本质;注重函数概念的运用,轻视函数概念的理解”等现象,学生对函数概念学习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深入透彻地理解函数概念,为后续函数的应用以及高等数学的学习埋下隐患。因此,本研究尝试基于数学三个世界理论的思考,探讨高中函数概念微课的设计策略,以期提高高中函数概念学习的效果与效率。本研究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下对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概述:在理论研究方面,首先,通过阅读文献,搜集国内外学者对微课的相关界定研究;其次,概述高中函数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分析目前高中函数概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概述数学三个世界理论的教育思想,并基于此提出了高中函数概念微课的设计策略,主要有:(1)具体化世界,突显直观想象;(2)符号化世界,注重数学抽象;(3)形式化世界,发展逻辑推理;最后,以高中《函数的概念》为研究课例,采用数学三个世界理论思考下提出的微课设计策略设计微课并辅助教学。在实践研究方面,主要是教学实验并辅以调查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进行实践研究。本研究以高中《函数的概念》为课例进行教学实验。对照班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班采用传统课堂加微课辅助教学的形式,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前后测成绩对比分析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检验采用策略设计的微课进行教学是否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教学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策略设计版的函数概念微课辅助课堂教学,使得实验班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看来,使用策略设计版的高中函数概念微课辅助课堂教学,对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并且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微课辅助教学的授课模式持赞同看法。
其他文献
电子产品的发展正朝着高集成度方向发展,对电子产品表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如晶片晶圆的面型精度、表面质量等直接影响其品质是否合格。为此,研究用于电子产品表面损伤(裂痕、划痕)的微探针检测装置成为一种必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研究国内外微探针检测系统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本文基于构建的双频激光外差干涉系统,对微探针系统进行了集成化设计。它包括微探针集成模块、双频激光模块、样品扫描台和数据处理模块。其中,微探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时代对21世纪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时代人才,核心素养顺势而出,并成为近年的一大热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五个维度之一,它要求学生能从宏微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符号表征本身蕴含的宏观、微观、化学计量等多重意义,使其自然而然成为联接宏观表征与微观表征的桥梁,在促进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养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作为碳纳米材料家族的重要成员,因其独特的量子限制效应以及边界效应,使得其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不同的方法制备的GQDs的性能具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强氧化剂对大尺寸的碳基材料进行氧化切割制备的GQDs具有较大的sp2杂化碳平面,还有较多的缺陷,且边缘和缺陷处还会含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这种方法制备获得的GQDs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生物低毒性
当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发展核心素养。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进而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不能继续停留在回答“是什么”,而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和问题解决等能力。通过分析国际教育发展形势,结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以及中学化学教学实践现状,阐述了课题产生的背景,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以及内容。界定“学习
为了落实党十九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7年,教育部正式颁布《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以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推动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其中社会责任是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综合体现。新课标指出社会责任的培养要联系生活实践,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要求未来公民精通21世纪的工作技能,以更好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下,项目式学习作为探究式学习模式的代表之一,能够体现出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符合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人才素养要求。随着国际课程改革的深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多种能力的项目式学习已经逐渐成为各国教育的热点话题。我国2017版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化学课程性质在于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指出开展主题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教育要立足于学生适应将来社会变化和个人生活的需要。科学思维作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科学概念和建立生命观念的有利工具,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对学生在社会中作出理性判断起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生物课堂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尤为重要。抛锚式教学模式作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它注重教师创设真实
STEAM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学科交叉教育,它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种学科。目前,其研究的落脚点逐渐从理论层面转移至实践层面。但是,实践研究中存在着研究量少、教师和学生对STEAM教育认知程度浅等问题。同时,我国目前高中生物教学还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际,本研究开展STEAM理念下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研究。在研究过程
数学概念在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理解数学概念是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起点。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一线教师往往将数学概念当作知识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在数学概念的建构活动中参与度极低,过于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自主认知过程,而APOS理论四阶段的划分非常符合学生概念认知的过程,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1的
非智力因素影响着数学问题解决,方程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核心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学习结果直接影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本文旨在对初二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方程问题解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在研究结果基础上,基于非智力因素视角,为提高学生方程问题解决能力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以期帮助学生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以某市城区第三初级中学初二年级七个班的387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