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第一准则的个人养老资产配置方案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2005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的养老问题是国内目前的一大难题。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使得整个社会的养老负担增加,另一方面,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因为转轨过程中的遗留问题,一直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只能在“广覆盖”的基础上为退休个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无法完全满足个人的养老需求,而国内传统的“代际赡养”家庭养老模式在“计划生育”的背景下又越来越难以维系,所以国内居民开展以自身为主体的个人养老规划,对于解决个人的退休养老问题,缓解社会的养老压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鉴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个人养老规划本身的综合性,个人养老规划需要科学的指导。
  在确定研究视角的时候,一方面是由于,个人养老资产配置方案在个人养老规划中的重要性:既是养老规划的最终成果,也是个人养老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回顾过去在个人养老规划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大多探讨的是个人理财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在个人养老问题上的应用,而专门研究个人养老资产配置的文献较少,所以本文主要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研究个人养老规划,研究如何为家庭个人制定合适的养老资产配置方案。
  1952年,马科维茨提出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资产管理领域中最为经典、应用最广的理论,然而个人养老规划区别于证券投资的一系列特点,使得马科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并不适合直接应用到个人养老资产配置过程中:一方面,马科维茨组合理论以期望效用理论为基础,假定投资者是理性的,并且投资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由组合收益的均值和方差所决定的效用的最大化,然而比起“理性人”假设,养老理财主体却更加符合Simon的“有限理性”假说,在养老规划中追求的不是“最优”而是“满意”的方案,而考虑到养老规划的目标,这个“满意”的标准就是个人养老资产组合可以一直支撑个人在退休阶段的正常开销,在个人去世之前都不会破产;另一方面,马科维茨的资产配置以“组合收益率的方差”来度量组合的风险,而对于养老规划的主体来说,方差的风险衡量方式既不利于反映个人的真实风险感受(因为对养老理财规划主体来说,最有意义的风险就是养老理财规划失败的风险,或者说是养老资产组合破产的概率),也不利于个人理解(因为理解方差的现实含义,需要掌握包括切比雪夫不等式在内的一系列统计知识,所以以普通个人为主的养老规划主体难以理解方差的含义),从而不利于直接把个人的风险态度转变成制定养老资产配置方案时的风险目标参数。
  因此,本文另外回顾了均值-方差最优模型以外的一些经典资产配置理论,包括基于破产概率的风险度量方式的Roy和Telser的安全第一准则模型,基于LPM风险度量方式的哈罗模型,基于VaR风险度量方式的均值-VaR最优模型,然后根据个人养老理财主体的行为特征,最终选择安全第一准则作为养老资产组合的优化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个人养老资产配置模型:首先把维持退休后的正常开销的养老目标转变为养老资产组合需要实现的收益目标,并以个人所能接受的收益目标无法实现的最大概率(或者说是收益目标实现的最低概率)作为养老规划的风险目标,然后,养老资产配置过程将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寻找能在最大概率上保证收益目标实现的资产组合,如果这个“最大概率”无法满足个人的风险目标,那么这个“最大概率”对应的资产组合就是个人的最优养老资产组合,如果这个“最大概率”可以满足个人的风险目标,那么就进入养老资产配置的第二步;第二步就是在保证收益目标的实现概率达到个人的风险目标的前提下,寻找可以使组合的期望收益最大化的养老资产组合。
  整个养老资产配置模型所体现的基本经济思想就是:以保证个人在退休之后的正常开销作为养老规划最优先的投资目标,只有在实现这个投资目标的基础上(目标完成的标准将取决于个人的风险态度),才会追求更高的组合收益,即是说在退休后的基本开销有所保证的基础上,才会去追求更高质量的退休生活。
  而要根据个人养老资产配置模型得到最终的个人养老资产配置方案,需要确定的模型参数分为两部分:养老规划主体的个人信息部分和市场信息部分。在个人信息方面,本文首先设计了一个养老金缺口分析模型来确定维持个人退休后的正常开销所需要的财富积累,然后结合个人在退休前的养老储蓄计划,就可以确定个人养老资产组合需要实现的收益目标,而个人所能接受的收益目标无法实现的最低概率则是养老资产配置的风险目标,个人在流动性等方面的其他投资约束将变为对组合中的某类资产权重的约束;在市场信息方面,则根据相应指数的历史收益率信息来确定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包括资产收益率的均值、方差和协方差,并假定各类资产的收益率和组合的收益率均呈现正态分布。
  在确定了进行个人养老资产配置的方法之后,本文根据中经网提供的家庭数据,具体研究了不同收入等级家庭的个人养老资产资产配置方案。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同,进行养老规划的家庭分为: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中等偏上收入家庭,较高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收入在这之下的家庭由于缺乏养老储蓄,所以不在研究范围内),然后根据家庭的收入开支信息结合前面的养老金缺口分析模型就可以确定了不同收入家庭的养老规划收益目标,而收益目标的基本情况是收入等级越高的家庭,维持退休后的正常开销所对应的收益目标越低。风险目标反映的是理财主体的风险容忍,这里则统一设定为:所有家庭所能接受的收益目标实现的最低概率为95%。在其他的投资约束方面,进行养老储蓄的家庭一般是处在家庭生命周期的成熟期之中,所以没有子女教育经费和购房还房贷的需求,因此流动性约束主要体现的是紧急储备的需要,并且表现为养老资产组合中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的高流动性资产(这里选择的是货币型基金),而家庭的收入等级越高,流动性约束越低,需要在养老资产组合中保留的现金类资产的最低权重就越低;家庭的收入等级越高,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也越高,由于“投资分散化可以减少非系统风险”,所以从理论上讲,风险承受能力针对的是组合整体的风险,但是基于现实的市场条件来说,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缺乏足够的规律,要在事前准确刻画资产收益的联合波动十分困难,所以法律法规对社保养老基金的风险要求也一般表现为对投资范围和风险资产权重的限制,而这里也比照社保养基金的做法:收入等级越低,风险承受能力越低的家庭,在个人养老资产组合中允许投资的股票比例也就越低。而在市场条件方面,家庭养老理财的投资对象包括货币型基金(代表现金类资产)、国债、企业债、股票,并分别用中证货币型基金指数、中证标普国债指数、中证标普企债指数、上证综合指数的历史收益率来代表这四类资产的收益信息,由此得到了这四类资产的收益风险特征,然后结合家庭的投资目标和投资约束,一起代入个人养老资产配置模型,最终得到不同收入等级家庭的最优养老资产配置方案。
  而为了比较基于安全第一准则的养老资产配置模型和基于马科维茨均值-方差模型的养老资产配置效率,本文同时也根据均值-方差最优的思想,求出了不同收入等级家庭的最优养老资产配置方案。然后因为个人养老规划最优先的目标是保证个人在退休后的正常开销,所以这里以安全第一比率(Safety First Ratio)作为个人养老资产组合的绩效评价标准。
  最后,本文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从市场、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个人养老规划发展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学位
资本市场进行公开交易的最主要的标的物之一就是代表上市公司所有权的股票。股票代表了对公司未来利润的剩余索取权,是投资者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最主要投资方式。一个公司未来的预期收益如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外部影响变量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所处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等等,内部影响变量包括企业的规模、应对外部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公司所有者的决策效率以及管理层的管理能力等等。而涉及到公司的内部变
学位
期刊
股票市场的基本功能就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其途径是股票价格的信号机制,在一个有效的股票市场里,股票价格必然能够有效的引导稀缺的资本来实现其最大的收益。股票价格反映上市公司真实信息的能力决定了其引导资源配置作用的大小,而这种股票价格反映上市公司真实信息的能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标准。而现在,在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时刻,考察国家资本市场,尤其是创业板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学位
期刊
本文写作目的是讨论中国私募股权并购基金与中小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要想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不得不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说开去。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转轨期,一方面,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经济快速有效发展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区不均衡、步伐不一致、难以持续的问题也不断显现。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增
本文研究了股票增发融资公告发布前后,投资者情绪与增发公司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即增发前后股价的波动是否收到投资者情绪变动的影响。传统观点认为,公司实施增发之前,一般会有股价短时期内快速上涨的情况;而增发完成之后市场却出现负面反应,造成股价大幅下跌。曾经有很多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比较合理的一种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性,公司管理层比投资者拥有更多有关公司经营的信息,即内幕信息,当管理层认为公司被估值过
学位
会议
报纸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成立于1974年,成立之初主要关注银行结算风险和跨国银行交易。上世纪八十年代,拉美国家爆发债务危机,巴塞尔委员会将重点转移到银行业稳健经营上来。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实践,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资本监管已经成为各国银行业监管的核心内容。2008美国金融危机推动了全球金融业风险管理改革,危机爆发后,巴塞尔委员会对巴塞尔协议Ⅱ进行了改进和修订,在原有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外增加了对银行流动性风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