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募股权并购基金的并购绩效研究——基于我国中小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3696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写作目的是讨论中国私募股权并购基金与中小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要想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不得不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说开去。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转轨期,一方面,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经济快速有效发展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区不均衡、步伐不一致、难以持续的问题也不断显现。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等。以往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以粗放式发展模式为主,特别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东莞等地仿佛成了世界加工厂,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则导致产业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这已经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合了。因此,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提高其质量与效益,平衡好增长与转型之关系,关键之处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此同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方式之重要途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离不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又离不开并购重组这一手段。近三十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数目不断增加,它们在资本市场上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资本,实现优质资源之有效配置,凭借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方面来提升自身及社会发展能力,成为提高GDP总量、加快GDP增速增长之不可忽视力量。作为中国各行各业发展中的优质企业,上市公司理应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先锋。并购重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对提高其增长质量、促进优势行业整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次,公司并购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向外部扩张的过程,现代企业一般都会借助外部资本的力量来使得自身获得成长,中国上市公司也经常会凭借并购与自己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来减轻负担。公司的并购行为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资本运营行为,其实质代表公司股权的转移。由于并购双方对公司控制权所代表的收益持有不同的预期与评价,才产生了并购双方交易公司控制权的行为。只有当预期收益足以弥补并购成本或公司控制权可以匹配上相应的收益之时,才会发生并购行为。企业并购的动机和目的相当复杂,仅用一种理论很难完全解释清楚,所以应该对有关的主要理论进行综述,尽可能多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之根本动力仍然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世界并购史上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尤其是跨国并购发生数量和并购金额从1987年至2010年以来持续上升。就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来说,中国企业兼并收购浪潮持续高涨,尤其是中小企业将在未来5~10年内进入重组、联合、兼并、收购的高峰期,实现企业行业结构之调整与资源配置之优化。但是中小企业迅猛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比如低水平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缺乏创新和自主品牌等,这些问题给各产业的规模发展和升级改造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而,对中小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很有必要性。
  既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对推动整个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着不一样的作用,那么作为上市公司中的中小企业又如何呢?知道这些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每年为财政税收、国民就业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所以应当重视中小上市公司的发展,充分利用这次经济转型升级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淘汰落后产能,通过资本兼并重组的手段促进中小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具体说来,我认为可以利用私募股权并购基金对中国广大中小上市公司进行兼并重组。
  私募股权并购基金专门对目标公司进行兼并重组,其是产业投资基金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私募股权基金(PE)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通常认为私募股权基金包含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基金,这两者存在显著不同。私募股权并购基金在一般情况下通过收购成熟企业的股权,以入股或参股的方式投资于有利于获利、适合并购的公司,尽量获取公司控制权,然后在持有期内对目标公司进行有效的整合、重组及运营,最后利用上市、股份转让或公司管理层收购等方式出售退出,并购基金的投资收益来自股权购入和退出两者之间的价格之差。所以与风险投资基金不同,其风险水平更低,极少会损失掉全部的本金,同时其收益也自然不如成功的风险投资基金。作为私募股权基金之一,私募股权并购基金的具体运作上,采用私下发行基金股份或收益券的方式募集资金,由专业管理人员进行投资,收益同享、风险同担。私募股权并购基金主要投资于成熟企业,特别是倾向于政策导向需要重点发展的行业和经济发展落后地区。
  私募股权并购基金具有集合资金、专家理财、市场运作的特点。因此在资金的规模度与投资的专业水平上,以及运作上具有一般投资者不可比拟的特点。实际上,并购基金的长处是善于并购,所筹集的资金通常都会用于并购成熟的企业公司,所以中国的并购基金大多无论是投资还是融资,主要都是以国内市场为主,管理团队也比较单一。特别是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基金更是可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试点,有利于盘活社会资金和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三,由于在对众多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的时候,并购和重组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与方式,而资金是企业进行并购和重组的先决条件,为了募集更多的资金用于并购重组,基金投资机构可以成立私募股权并购基金,让其为企业兼并和重组提供资金来源。并购基金入股企业甚至获得企业最终控制权,参与并购后的重组与管理,促进协同效应的产生,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以期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获得长期的投资回报。因此,研究并购基金与中小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关系可以促进并购基金将来在进行产业并购重组时改善并购绩效、促进中国中小上市公司更好发展,使并购基金和中小上市公司的发展相辅相成,并形成良性互动循环。
  最后,是本篇文章的压轴部分,我在这一部分主要探讨了论文假设(并购基金对中小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具有正效应)是否成立;哪些公司财务指标会对中小上市中长期并购绩效产生影响。我选取了国内中小板和创业板的48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比分析其在并购前和并购后的绩效变化情况,并对其并购绩效(包括短期和长期)以及并购绩效的财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我分别利用了事件研究法和因子分析法对以上内容进行了实证分析,这也是本篇论文的创新点和重点。发现,并得出结论是中国私募股权并购基金对中小上市公司的短期并购绩效有显著的正效应,但是对中小上市公司的长期并购绩效部分为正,部分为负,长期绩效中正负各约占一半。也试图对这一结论进行了解释: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并购基金投资时产生的特定并购事件会促使投资者在短期内加大对目标公司的关注度,使目标公司的股票在短期内获得投资者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财富效应,另一方面可能是并购基金“快进快出”的快速投资手法,以及中小上市公司相对于主板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导致了私募股权并购基金的长期并购绩效不尽如人意。所以,对于私募股权并购基金来说,其可以做的只能是尽量改变这种“快进快出”的投资风格,即在并购以后多参与目标公司的经营管理,注重并购后对目标公司的整合效果,提高并购协同效应。文章最后对并购基金如何增强整合效果,促进并购后长期绩效的提高提出了一些建议。当然,本文的研究还存在很多片面和不足的地方,比如对研究方法的选取,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得还不够全面,但是限于篇幅和笔者的研究水平不能一一展开探讨。
其他文献
学位
会议
报纸
报纸
期刊
学位
资本市场进行公开交易的最主要的标的物之一就是代表上市公司所有权的股票。股票代表了对公司未来利润的剩余索取权,是投资者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最主要投资方式。一个公司未来的预期收益如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外部影响变量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所处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等等,内部影响变量包括企业的规模、应对外部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公司所有者的决策效率以及管理层的管理能力等等。而涉及到公司的内部变
学位
期刊
股票市场的基本功能就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其途径是股票价格的信号机制,在一个有效的股票市场里,股票价格必然能够有效的引导稀缺的资本来实现其最大的收益。股票价格反映上市公司真实信息的能力决定了其引导资源配置作用的大小,而这种股票价格反映上市公司真实信息的能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标准。而现在,在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时刻,考察国家资本市场,尤其是创业板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