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7月,我国云南省昭通市普降大暴雨,Y县A村受灾严重。虽然灾后对A村的部分村民进行了个案社会工作的帮助,但是结案后部分案主仍然无法走出灾害的阴霾,所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跟进研究,通过入户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那些案主进行跟踪调查,以提升他们的抗逆力为新的角度,为他们开展小组社会工作,让其了解和积极应对自身的处境。本次研究将A村受灾且接受过个案工作的灾民作为研究对象,在之前的个案工作介入过程中,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对他们进行物质援助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援助作,意在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抗击灾害,回到正常的生活,化被动的“被救”为主动的“自救”。但是工作结束后,那些案主还是存在被上次灾害导致的负面情绪所影响的情况,以至于生活无法回归正常轨迹。所以此次跟进研究将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决定以小组工作介入灾民抗逆力提升为角度,对他们进行新一轮的灾后救助。采取访谈法、量表法、问卷调查法与文献分析法进行调查与研究;以社会系统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作为支撑;选取接受过个案工作帮助但效果不佳的65位灾民,通过数据分析,根据调查所得的灾民现状按轻重顺序排列,将问题较为突出的9人组成灾民抗逆力提升小组,进行6次以提升组员抗逆力为目的的小组活动。研究中发现灾民主要面临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灾后身心创伤难以抚慰导致了较为严重焦虑情绪、资金不到位使得灾民重建家园进程缓慢、灾民过于依赖政府导致缺乏信心、灾民与培训机构培训信息不对称导致救灾相关培训难以正常进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尽快建立灾害地区心理救助跟踪服务来解决灾民的情绪问题,同时完善灾民长期心理慰藉服务制度来对工作结果进行巩固,培养有优秀重建能力灾区居民带动灾区社区建设,最后通过完善灾害社会工作精准服务,来实现救助保障结构的优化。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帮助灾民提升自身的抗逆力,使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更加有信心的应对未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难题。本文进行了研究过程的创新:将抗逆力提升研究设计应用到对社会工作已有一定了解的灾民身上;调查方式为具体的地区进行跟踪调查研究,针对性和代表性较强;最终目标是提升灾民抗逆力,实现社会资源共享。本次研究在组员抗逆力的提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活动时长与选取样本的限制,无法大范围内进行提升抗逆力的社会工作介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弥补不足,保证研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