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创新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xw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后,在新课改的文件中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教学创新方面。教学的创新一方面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应新课改的要求,从几个方面来讨论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创新教育,希望能为各位教师提供可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思维品质
  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同志的一番话,无疑道出了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而现在又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正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点。因此,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有没有创新能力。而作为21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无疑成为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的主体,所以,创新能力培养的重任就成为了现今教育的责任。历史课作为我们了解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的创新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的初中阶段就要做好历史创新教育。以下就如何进行初中历史创新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创新气氛的建立
  1、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要集中精力教学,要扮演好一名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要事事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还要因材施教,在与学生交流时要面带微笑,讲话语气和蔼可亲,要尽量去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真诚的与学生交朋友,去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从而为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奠定良好基础。
  2、把激励带进课堂
  激励是利用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看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经常鼓励他们,以挖掘他们的更多优点,或者充分的发展自己的优点,而不是去责骂学生。如某个学生回答问题答错了,老师也应该鼓励他起来作答的行为,这样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不会因为自己答错问题而下次不敢再回答问题。不断地激励学生能帮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挖掘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3、创设创新性学习环境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息息相关。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应该具有创新性,这会为给学生提供一个感想善思的创新性环境奠定基础。
  二、完善思维品质,发展创新思维
  1、倡导独立见解,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往往是他们分析后得出的,因此,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应该多给机会给学生来表述他们对某一个问题的观点。如在中国近代史中对于中国为什么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这个问题,老师就应该多给机会给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的见解就会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且会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而不是老师说什么学生都一味的接受。
  2、突破思维定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经常性的使用某种思维方式,从而会形成思维定势,这种定式会使人的思维被限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长期这样下去,思维就会变得不活跃,知识也难以运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看待问题,而不只是习惯性的去思考问题。如在对某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就不要知识停留在自己习惯性知识的基础上去分析一个历史人物,而是要把一个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去评价他,即不要看到书上或者电视上怎么说的你就怎么去认为,而是要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且还要辨证的去看待一个问题。这样通过认真的分析,会加强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以及加深他们对历史的认识,这样的不断训练会慢慢突破思维定势,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限于课堂,这样就会显得太狭隘了。因此,老师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征文比赛等。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历史随笔集,自己给自己的集子去一个名字,并且自己去设计封面,还要定期的把自己的感想写入集子里。此外,还可以定期举行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比赛,这种形式为学生们对某个历史问题或者历史事件阐述自己的观点提供了机会,老师也能从中了解各位学生的思维特点,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相信这样的学习也一定会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这样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教育中,不仅要注意课堂教育方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创新教育的质量才能保证,同时也有利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也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发正.浅议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
  [2]须勤.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3]朱云韬.浅议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科技风,2010,(02)
  [4]李淑贤.浅谈启发式教学模式与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1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新疆紫草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保护作用及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六周龄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四组于实验第一日采用环磷酰胺(300mg/kg)腹腔注射法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自注射首日起,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0.5ml),高剂量组给予16%的新疆紫草水提取物(0.5ml),中剂量组给予8%的新疆紫草水提取物(0.5ml),低剂量组给予4%的新疆紫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把过去抽象的历史事实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能够多角度、多渠道地向学生传递历史信息,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功效  1、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将历史课件通过计算机、投影映射出来,能使本已过去的抽象、苍白的历
期刊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作为一门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特殊学科,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展高中的历史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成为了人们倍加关注的话题。作者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本文中主要论述了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的提出若干可以有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问题改善措施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一直被
提起历史,人们的印象是:死记硬背,与现实没有多大联系,是无用之学,是副科,豆芽科。在学生看来,历史课就应该是故事汇,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的这种认识无疑是否定了历史教学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造成这些误解的原因在于历史教学本身出了问题。为此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在的历史课怎么样?你喜欢什么样的历史课?经过汇总和教研组全体老师的共同探讨,认为现在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一、历史课堂
期刊
【摘要】历史分析思维方法,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几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关键词】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思维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他是适应高校选拔的需要。  1.历史分析思维方法须有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作理论基础  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其分析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要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活力,我们首要的任务便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地理课常用的一些直观教学方法、直观教具模型、课外实践活动
期刊
目的:  以中国针灸历史发展为背景,探讨和研究针剌徐疾法理论的根源及其发展脉络,尽量全面的探讨针剌徐疾法的根源及其发展脉络,认识徐疾法的涵义、徐疾法的操作方法及针刺中
初三历史复习课堂一直是历史教学中的难点。许多人认为复习课上,老师讲解难以把握中心,学生自学又难以掌握内容。其实在复习中,老师以提示归纳为辅导手段,学生以自学总结为妙,分清主次,掌握顺序,这样复习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一、分期讲解  初中历史课本上所讲的内容,都是时期的,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外交、民族战争等各方面的内容也各有特色,每个特定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特定的历史事件。分清历史时
期刊
新闻是各级电视台的立台之本,是节目的重中之重。如果说八十年代我国的电视新闻是播音员一统天下的话,那么八十年代后诞生的主持人就注定要各领风骚。特别是九十年代中后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