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In/ZrO2催化剂制备及其CO2加氢制甲醇的性能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b8819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造成大气中其浓度升高,导致了“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二氧化碳是C1化工的重要化工原料,广泛地存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通过加氢还原、分子聚合、逆水煤气反应等多种手段合成新的化学品,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本课题以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为研究对象,采用两性氧化物ZrO2为载体,以氧化铜为主要活性组分,用氧化铟为助催化活性物,通过低温等离子体对催化剂的分散性、粒径和吸附性能等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后催化剂对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1)研究氧化铜在载体上的分散性、比表面积和还原性能等对CuO/ZrO2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Cu/Zr摩尔比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从XRD和BET结果可以看出,在Cu1Zr4-O(Cu/Zr=1/4)催化剂中,CuO主要以高分散状或无定型形式分散在载体表面上。此时,催化剂的分散性较好、结晶度较低,且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高达111.36 m2/g;由XPS表征可知,Cu1Zr4-O催化剂Cu 2p轨道结合能向低结合能处偏移,Cu1Zr4-O的还原能力得到增强。考察反应温度、压力和空速等工艺条件对CO2转化率和CH3OH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50.0℃,压力2.0 MPa,空速12000 mL/(g·h),碳氢比H2/CO2=3/1反应条件下,CO2的转化率为8.0%,甲醇的选择性为59.5%,甲醇的收率可达4.7%。(2)探索助催化剂氧化铟在催化剂中的存在形式和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在Cu/Zr=1/4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铜基催化剂活性、选择性以及稳定性,通过添加主族金属元素In掺杂得到了改性的Cu1InxZr4-O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u1InxZr4-O催化剂,调控Cu/In/Zr金属摩尔比,使得铜和铟形成单一的合金结构。XRD表征结果分析证明:当Cu/In/Zr=1/2/4时,Cu1In2Zr4-O催化剂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Cu2In合金结构;H2-TPR结果表明:Cu1In2Zr4-O催化剂具有较好的还原性能;H2-TPD和CO2-TPD证明了Cu2In合金能够促进催化剂对H2和CO2的吸附,且能够降低催化剂的脱附温度。在270.0℃,2.0 MPa,GHSV=12000 mL/(g·h),V(H2)/V(CO2)=3/1的反应条件下,Cu1In2Zr4-O催化剂的CO2转化率为12.8%,甲醇的选择性为72.8%,甲醇的收率达到9.3%,且该催化剂在加氢固定床运行100 h后,催化效率仍然保持在98%以上。(3)探讨低温等离子体改性Cu1In2Zr4-O催化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性能较好的Cu1In2Zr4-O催化剂为研究基础,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催化剂,分别得到焙烧前改性的Cu1In2Zr4-O-PC催化剂和焙烧后改性的Cu1In2Zr4-O-CP催化剂。XRD、SEM和H2-TPR等表征结果表明经过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后的催化剂结晶度较低、粒径较小、分散性较好以及还原性能良好,证明了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后催化剂具有较好活性和选择性。在反应温度270.0℃,反应压力2.0MPa,V(H2)/V(CO2)=3/1和GHSV=12000 mL/(g·h)条件下,Cu1In2Zr4-O-PC催化剂的CO2转化率为13.3%,甲醇的选择性为74.3%,甲醇的收率高达9.8%,且甲醇的收率在Cu1In2Zr4-O催化剂的基础上提高了5.4%。本文以提高铜基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活性和选择性为研究目标。通过提高氧化铜的分散性、铜铟的合金化组织的形成和低温等离子体改性等手段,可以增加催化剂表面的还原性、促进二氧化碳向催化剂表面扩散,从而达到提高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选择性和转化率。实验结果表明:在270.0℃,2.0MPa,GHSV=12000 mL/(g·h)和V(H2)/V(CO2)=3/1的反应条件下,经过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Cu1In2Zr4-O-PC催化剂,其CO2转化率为13.3%,甲醇的选择性为74.3%,且能够在加氢固定床连续反应100 h。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Riordan矩阵的A-矩阵得到了几类广义的Pell路的Riordan矩阵表达式.证明了这些矩阵的行和满足的递推关系.将这些格路限制在直线=的上方,得出相应的Riordan矩阵表达式的一般形式.证明了受限制格路组成的Riordan矩阵第0列元素与相应的不受限制的Riordan矩阵中心线上的元素满足ChungFeller定理的性质,并给出了相应的组合证明.利用同样的方法证明了3-Dyck路也
钢筋混凝土是全世界土木工程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组合材料,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往往处于复杂的腐蚀环境作用中,无论是混凝土还是钢筋的腐蚀都会使得钢混结构的性能退化。钢
高得率浆(High yield pulp,HYP)中由于保留了大约20%以上的木质素,在外界环境的干扰下容易发生光致返黄,从而限制了高得率浆(HYP)的应用推广。荧光增白剂(Fluorescent bright
第一章介绍了环与模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背景与现状.第二章介绍了与本文相关的一些重要定义和本文证明中需要用到的引理与结论.第三章引入了单Utumi模(以下简称单U-模)和奇异单Utumi模(以下简称奇异单U-模)的概念.研究了(奇异)单U-模的一些基本性质并利用(奇异)单U-模刻画了一些经典的模类与环类.称右R-模M是单U-模,若A和B是M的单子模,同时满足A(31)B和A?B(28)0,则存
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使得制造企业逐步向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转变,导致相关零件的工艺知识需求急剧上升,与此同时,企业信息化、数字化逐步完善,积累了大量的工艺数据,但无法充分的利用,呈现出“数据丰富,知识匮乏”的现象。本文以工艺数据为研究对象,对零件图像、工艺路线以及工序内容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实现工艺知识获取。本文首先提出基于SIFT特征的图像检索方法获取相似零件,采用改进的Canopy-Km
沥青路面在环境和交通荷载的作用下,陆续进入损伤、破坏阶段。及时修复路面损伤、延缓破坏对提高路面使用效率至关重要。再生技术是近年受到高度关注的相关技术之一。沥青路
作为正则模的真推广,我们在第三章中引入了virtually正则模与virtually正则环的概念.称模M是virtually正则的,如果M的每个有限生成子模同构于M的直和项.称环R是左virtually正则环,如果RR是virtually正则模.研究了这类模(环)的基本性质.证明了环R是左(强)virtually正则环当且仅当每个(投射)自由左R-模是(半完全)virtually正则模.在第四章中
本硕士论文主要研究以下含临界增长的Kirchhoff型系统(?),极小能量变号解的存在性,其中(?).第一章中,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有关于Kirchhoff型系统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其次给出了本文所研究的主要结果.第二章中,给出了所研究系统在求解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一些主要记号、命题及定义.第三章中,通过在变号Nehari流形上的极小化讨论和形变引理,证明了上述系统极小能量变号解的存在性.
目的:探究脂肪因子chemerin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为探寻早期脂肪肝无创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提供新的方向。方法:纳入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经腹部彩超确诊的NAFLD患者48例为NAFLD组,同时纳入体检健康者38例为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收集所有受试者身高、体重及腰围、臀围等一般资
轨道交通由于其快速性、方便性及其它优点已经成为了人们常用的出行工具,尤其是早晚高峰期时间,有效地缓解了地面的交通压力。但是轨道交通仍然存在高峰期部分线路拥挤程度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