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证实,人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并不都同时发生反应,而只对其中少数刺激加以注意,这种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做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叫做知觉特性。排除干扰,选择少数刺激或刺激的某些重要方而并给予注意,这有利于我们有效地认识外界事物,适应外界环境。Yalmy(forthcoming)提出,在一个语言场境中,听话大致力于说话所产生的语言表达,所表征的概念内容及所在的上下文。但不是所有这些材料都等同等重要地在听话人的前景注意中出现。相反,表达式本身,表达的概念内容和表达式所在的上下文的不同比例或者某些方面会有不同程度的突显。那些不同的突显仅有部分是因为一些成分经另外一些成分在本质上更有趣,但更主要的是国为言自身有一个广泛的注意系统。正是这个广泛的注意系统才把表达式的不同部分,表达式的概念所指或者表达式的上下文给与了不同程度的突显。对语言参加者来讲,典型的情况是,说话人借用这套系统来形成语言表达;听话人则在最大程度上基于那些不同的突显,将他/她的注意以不同的比例分配到语言表达上去“语言的注意系统”(forthcoming)是Talmy在他的“语言的注意现象”(2007)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宏大的研究计划,然而目前这仅仅是一个工作报告,一个研究提纲。我们接受Talmy的语言注意系统理论,但我们发现这一系统覆盖面虽广却精细不足,尤其是对语法中的注意分配研究过于简单。本研究基于Talmy宏观的语言注意系统,以认知语言学的注意观和经验观为理论指导,从微观的层而探索语法中注意分配涉及的语言机制及其背后的认知规律。本研究着力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语法中的注意分配主要涉及到哪些语言机制?第二,这些语言机制遵循什么规律?第三,语法中的注意分配与其它认知系统中的注意属性有什么共性和差异?我们的主要发现如下:第一,语法中注意分配的语言机制主要体现在词法和句法上。词法中的注意分配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词素、词和词组。句法中的注意分配因素包括:语序、句子成分、标示句与常式句、时体和语态。第二,语法中的注意分配遵循着如下规律。(1)从宏观上看:(a)语法中的注意分配是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相结合的结果。(b)注意在语言分配上的变化是渐进而非二分有无的。(c)注意分配的增减源自突显的强弱。(d)突显与识解密切相关,不同的突显缘自不同的识解。(2)从微观上看:(a)注意分配的增减更多的是指语义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b)注意分配的增加倾向于语法的更高层级而不是相反。(c)标记语言形式与常式的注意分配有差别。常式表达中,使用频率更高,形式更简单,语义更易识别的表达式更容易获得注意分配。标记表达中,变异语言现象比常式要花费更多的认知资源,其获得的注意分配也相应增加。第三,语法中的注意分配与其它认知系统中的注意属性既有共性,又存在着差异。(1)从共性上看,在感知觉系统中,刺激越强,注意分配越多:语法中,语言变异越突出,其获得的注意分配越多。(2)从差异上看,感知觉系统中注意分配的增加或减少源于外界感官刺激的强弱,而语法中注意分配的增加或减少则更多的是源自语言自身的注意机制。语法中注意分配的认知研究是语言与注意研究中的一个全新话题,其研究有较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1)其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a)对语法中注意现象的认知研究,将把心理学的注意与认知语言学的主观化、识解等问题结合起来,形成认知语言学新的研究增长点。(b)心理学关于注意的研究成果将在语法注意分配的认知研究中得到检验,跨学科的研究将使得语法注意分配的理论更具科学性和解释性。(c)语法中注意现象的认知研究将会对认知科学的其它领域包括心理语言学的实验技能,认知神经科学的脑成像技能以及人工智能的模拟技能等方面提供语言上的印证,其研究成果可以丰富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类型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2)其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a)本项研究的成果可应用于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翻译等方面的教学实践活动,其对教师在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重点,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有重大意义。(b)本项研究的成果可以促进语言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突出主要信息,弱化次要信息,提高交际效率。(c)本研究从语言内部探索语言规则,其成果有助于揭示人类的认知规律、提高人类的语言能力、寻找人的语言能力与其它认知能力的共性与差异,因此对认知科学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