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旅游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型及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工作及生活压力日益增大,人们对于通过旅游来缓解压力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景区资源与人们旅游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节假日等旅游旺季出现的客流陡增甚至让景区内部及对外交通呈现出“瘫痪”状态,这充分展现出了景区在应对激增客流方面的被动以及有关部门交通运输规划工作的不足。在当前国家强调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倡导交通运输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一批新建于山地旅游景区的轨道交通项目正在积极规划建设中,未来这批山地旅游轨道交通投入运营将对缓解沿线景区高峰期客流运输压力起到积极作用。然而,若要真正意义上实现景区及相关交通运输部门从被动到主动应对的局面转变,还必须要构建有针对性的客流预测模型。本文以山地旅游轨道交通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现有预测方法的不适应性,提出并构建更有针对性的山地旅游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型。(1)以山地旅游景区分布的地理集中程度以及山地景区的区域分布均衡程度两个指标来研究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明确山地旅游轨道交通的发展定位,并分析山地旅游景区的客流特点。(2)研究山地旅游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型构建的特殊性,在总结传统轨道交通预测方法不适应性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客流预测“三步走”模型:一是构建考虑游客出游的时间费用、经济费用、舒适性费用及出游安全性广义费用的Nested Logit模型,预测山地旅游轨道交通建成投运后的客流转移率;二是以重点景区客流量作为新建旅游轨道交通全线最大客流运输需求依据,通过Census-X12乘法模型将重点景区客流时间序列进行分解,分别研究各分解序列的变化情况,并针对分解而得的趋势循环序列建立ARIMA模型,而后综合预测相应年份的景区客流量;三是以客流转移率和重点景区客流量为基础,预测山地旅游轨道交通客流量。(3)结合当前国家关于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以正在规划修建都江堰-四姑娘山旅游轨道交通为例,对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应用于山地旅游轨道交通的客流预测。
其他文献
泛在电力物联网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实现万物的互联与人机的交互,这对供需两侧信息的交互以及数据的深度挖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用户数据的支撑。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能够为负荷的预测、电力系统的规划以及市场调节提供实时、精确的用户用电负荷状态信息,在负荷监测与用能分析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相较于侵入式家居负荷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抓好政协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高等新闻教育机构,始建于1955年4月,1958年以燕京大学新闻系为基础组建的北京大学新闻专业并入人大。自此,人大新闻
会议
近年来,灌云县政协积极探索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新路径,围绕"搭建一个平台、把握一套原则、打造一支队伍",突出"群众"和"企业"两个重点,着力打造具有灌云特色的"3+2"模式,积极
期刊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由于在对社会结构的理解中强调经济的基础地位,并且重视经济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导致一些反对马克思思想的人把马克思思想曲解为“经济决定论”。虽然马克思本人明确否认自己的理论是“经济决定论”,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者也都对“经济决定论”进行了批判,但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将唯物史观错误的曲解为机械的“经济决定论”的观点及影响在现代社会尚未根除。本文认为,恩格斯在阐释历史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中国政协》杂志创刊20周年座谈会于20
全球目前已经有6亿人口的年龄超过60岁,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年龄超过60岁的人口将达到21亿左右。纵观我国,随着社会医疗技术的进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国内人口年龄结构逐步发生变化,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未来,老龄化问题将会成为我国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伴随着我国对老龄化人口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适老化的公共设施也相应的得到良好的发展,人们开始投入精力在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以及幸福指数的研究上。
国家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不断推进教育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步伐,利用信息技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进而全面提升人才信息素养。随着移动终
本研究是在总结了以往中职生人际交往有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OB训练和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而进行的干预实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以OB训练为干预工具,测量工具采用的是王英春编
游泳作为我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潜优势项目,其发展不仅依赖于科学化的训练,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后备人才的发掘和青少年队伍的培养。在我国三级训练网体系打破的今天,针对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的各种模式方法都在积极地摸索探讨,旨在发现适合我国特殊国情和发展特定阶段的适合我们自己走的路。但由于我国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世界接轨较晚,实施的时间比较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从京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