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M.福斯特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批评家。1927年,他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克拉克讲座做了一系列关于小说的讲座,讲座获得巨大成功,后将讲座内容结集出版,就是后来广受赞誉的小说理论专著《小说面面观》。在《小说面面观》中,福斯特着重谈论了小说的七个方面:故事、人物、情节、幻想、预言、模式和节奏。他认为故事层面是小说最低级最基本的层面,只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故事层面侧重强调的是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人物这个层面吸引的是读者的才智和想象,小说家在塑造人物的时候着重强调的是价值;情节和故事不同,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层面,故事是情节的基础,情节是小说家对故事的剪裁,情节侧重强调的是各个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幻想和预言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能使小说产生神秘感,赋予读者一种超现实的体验;模式和节奏能共同在一部小说的外形上赋予其美感。福斯特的小说理论专著《小说面面观》是他对自己多年来阅读、创作小说的经验的总结,是一部指导小说创作的经典理论著作,对小说写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本篇论文里,笔者主要试图从写作学的视野来系统研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所提出的小说创作理论,并以福斯特自己的小说创作为例来说明他对自己创作理论的实践。本论文共包括七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福斯特的生平和创作、国内外对其研究现状和论文的选题意义。第一章主要研究了《小说面面观》中所说的“故事”,并由福斯特对讲故事的要求引出他所推崇的“山鲁佐德式”讲故事技巧,最后一节用福斯特的小说创作实践来解读他小说中的“故事”和悬念的运用。第二章主要从遵循文学创作的“艺术真实”原则、福斯特的“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理论以及对叙述视角的灵活运用三个方面来研究《小说面面观》中关于人物的塑造技巧。第三章主要是从“故事”与“情节”的区别以及福斯特情节观和亚理斯多德情节观的比较来阐释福斯特的情节理论,并指出其中体现出的以读者为中心的小说创作观。第四章主要围绕“幻想”和“预言”的含义来研究小说中的神秘感和超现实美感是如何形成的,并着重分析了福斯特幻想小说的创作。第五章主要从福斯特所列举的运用了“模式”技巧与“节奏”技巧的例子来研究小说创作的形式技巧,并分析了福斯特小说中“模式”技巧和“节奏”技巧的运用。结语部分总结了《小说面面观》中所阐述的小说创作观点。